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因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普氏立克次体呈多形性球杆状、革兰染色阴性,对热等敏感但耐低温和干燥。其传播途径主要为人虱传播,体虱为主、头虱次之,虱粪中的立克次体可经皮肤破损处侵入人体,也偶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眼结膜使人受染。人群普遍易感,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且与地方性斑疹伤寒有交叉免疫。特殊人群中,儿童感染症状可能不典型,搔抓易增加感染风险,治疗优先考虑非药物方法;老年人身体机能和免疫力差,感染后病情重、恢复慢,需注意个人和居住环境卫生并密切观察症状;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后病情更复杂严重,应避免前往虱虫易滋生处并加强防护。
一、病原体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普氏立克次体呈多形性球杆状,革兰染色阴性,在人虱肠壁上皮细胞内繁殖并随粪便排出。它对热、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但耐低温和干燥。
二、传播途径
1.人虱传播:人虱是主要的传播媒介,以体虱为主,头虱次之。当虱叮咬感染普氏立克次体的患者后,立克次体在虱肠壁上皮细胞内繁殖,使细胞破裂,立克次体随虱粪排出。当虱再次叮咬其他人时,搔抓会使虱粪中的立克次体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人体。
2.呼吸道传播:偶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眼结膜使人受染。在干燥的虱粪中,立克次体可随尘埃飞扬,被人吸入呼吸道,或通过眼结膜进入人体而感染。
三、易感性
1.人群普遍易感:无论年龄、性别,所有人对普氏立克次体都没有天然免疫力,均容易感染流行性斑疹伤寒。
2.感染后免疫力: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与地方性斑疹伤寒有交叉免疫。
四、特殊人群情况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感染流行性斑疹伤寒时,症状可能不典型。由于儿童皮肤娇嫩,搔抓皮肤时更易造成破损,增加感染风险。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勤洗澡、勤换衣服,避免孩子接触虱虫。在治疗时,应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严格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较弱,感染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恢复也较慢。家人要注意老人的个人卫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同时,密切观察老人的症状变化,如出现高热、头痛等症状,及时就医。
3.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正在接受化疗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感染流行性斑疹伤寒后病情可能更为复杂和严重。这类人群应尽量避免前往卫生条件差、虱虫易滋生的地方,加强自身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