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肠炎的药有哪些
小儿肠炎的治疗药物包括抗感染药物、肠黏膜保护剂和微生态调节剂。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肠炎可用头孢克肟等头孢菌素类药物,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肠炎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黏膜,服用时需注意剂量和与其他药物间隔;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服用时要注意与抗菌药物间隔及特殊人群使用需遵医嘱。
一、抗感染药物
(一)细菌感染相关药物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肠炎,若为大肠埃希菌等感染,可使用头孢克肟等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克肟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抗菌作用,其抗菌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杀菌作用,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对小儿细菌感染性肠炎的治疗效果。但需注意,有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的小儿禁用,且小儿使用时要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由于小儿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用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二)病毒感染相关药物
轮状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肠炎,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但也有一些研究关注到益生菌等可能对调节肠道菌群、辅助抗病毒有一定作用,不过对于明确的抗病毒药物针对小儿病毒性肠炎的应用相对有限,主要还是依靠机体自身免疫等恢复,同时要警惕病毒感染引起的脱水等并发症。
二、肠黏膜保护剂
(一)蒙脱石散
蒙脱石散可以覆盖在肠黏膜表面,吸附病原体和毒素,起到保护肠黏膜的作用。它不被吸收入血,安全性较高,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肠炎。小儿服用时需注意用适量温水冲服,不同年龄段小儿服用剂量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1岁以下小儿每日1袋,分3次服用;1-2岁小儿每日1-2袋,分3次服用;2岁以上小儿每日2-3袋,分3次服用。但需注意,若小儿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蒙脱石散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需间隔一段时间服用。
三、微生态调节剂
(一)益生菌
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益生菌制剂。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促进肠道正常蠕动。例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多种有益菌,临床研究表明其可改善小儿肠炎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调整肠道菌群失调。小儿服用益生菌时,要注意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若必须同时服用,需间隔2-3小时,且要使用温水送服,避免温度过高破坏益生菌的活性。对于新生儿等特殊人群,使用益生菌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新生儿肠道菌群建立尚不完善,合理使用益生菌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但要关注其服用后的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