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由什么病毒引起
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其生物学特性为在自然界生命力较强但对热、干燥和消毒剂敏感;感染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发病机制是经口进入后免疫力低或菌量多则侵入淋巴组织,再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和毒血症状出现典型表现;不同人群感染伤寒有不同特点,儿童表现不典型、病情进展快,老年人病情重、并发症多,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风险高,有基础病史人群病情更复杂需兼顾基础疾病治疗。
一、伤寒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生命力较强,在水、粪便和食物中能存活数周,但对热、干燥和消毒剂敏感,一般加热60℃15分钟或煮沸后即可杀灭。
二、感染途径与发病机制
感染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被伤寒杆菌污染的水和食物是主要的传播媒介,日常生活接触也可引起散发流行。
发病机制:伤寒杆菌经口进入消化道后,一般可被胃酸杀灭,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摄入的伤寒杆菌数量较多时,细菌可穿过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尤其是回肠末端的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在其中繁殖后经淋巴管进入肠系膜淋巴结及血液循环引起初期菌血症。此时处于潜伏期,患者无明显症状。随后细菌随血流进入全身各脏器如肝、脾、骨髓、胆囊等进一步大量繁殖,再次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产生发热、全身不适等毒血症状,出现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如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等。
三、不同人群感染伤寒的特点及应对
儿童:儿童感染伤寒后,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发热相对不规则,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可能较轻,但易出现惊厥、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由于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进展可能较快,需密切观察,及时就医,且要注意营养支持等综合护理。
老年人:老年人感染伤寒后,病情往往较重,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多,如肺炎、心力衰竭等。这是因为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对感染的耐受和应对能力较弱,所以要加强病情监测,积极防治并发症。
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如经常接触水或食物且卫生习惯较差的人群,感染伤寒的风险较高,这类人群应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和饮水安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以减少感染机会。
有基础病史人群:本身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等的患者感染伤寒后,病情可能更复杂,治疗难度增大。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对感染的应对能力,所以在治疗伤寒的同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加强综合治疗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