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疝气是怎么引起的
小孩疝气的发生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包括鞘状突未闭和先天性腹壁发育薄弱;后天性因素有腹腔内压力增高(如哭闹、便秘、剧烈咳嗽)及其他后天因素(如过度肥胖等),家长需密切观察并避免小孩增加腹腔内压力的情况以降低疝气风险。
一、先天性因素
(一)鞘状突未闭
小孩疝气中较为常见的腹股沟疝,多与先天性鞘状突未闭有关。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睾丸从腹腔逐渐下降至阴囊,伴随睾丸下降的腹膜鞘状突应该在出生后逐渐闭合。若鞘状突未闭合,腹腔内的肠管等组织就有可能通过未闭的鞘状突突出到腹股沟或阴囊等部位,从而形成疝气。这种情况在男婴中相对更为多见,因为男性胎儿的鞘状突闭合时间相对较晚等解剖特点相关。
(二)先天性腹壁发育薄弱
小孩自身腹壁肌肉等组织的发育尚不完善,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腹壁肌肉力量较弱,存在潜在的腹壁薄弱区域。当腹腔内压力增高时,比如婴儿哭闹、咳嗽、便秘等情况,腹腔内压力升高,就容易导致腹腔内容物从腹壁薄弱处突出,引发疝气。
二、后天性因素
(一)腹腔内压力增高
1.哭闹:小孩情绪激动时频繁哭闹,会使腹腔内压力明显升高。例如,婴儿持续哭闹较长时间,腹腔内压力反复波动,就增加了腹腔内容物突破腹壁薄弱处形成疝气的风险。
2.便秘:小孩如果存在便秘情况,排便时需要用力屏气,这会导致腹腔内压力急剧上升。长期便秘的小孩,肠道内粪便积聚,排便时的腹压增加,容易促使疝气的发生或加重已有的疝气状况。
3.剧烈咳嗽:当小孩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出现剧烈咳嗽时,咳嗽会使胸腔内压力瞬间升高,进而传导至腹腔,导致腹腔内压力升高。这种升高的压力可能会推动腹腔内容物从腹壁薄弱部位突出,引发疝气。
(二)其他后天因素
一些特殊的生活方式或疾病也可能与小孩疝气的发生有关。比如,小孩过度肥胖,腹部脂肪堆积较多,会增加腹腔内的压力,对腹壁造成更大的压力负担,从而增加疝气发生的可能性。另外,某些先天性疾病导致的长期腹腔内异常压力情况,也可能诱发疝气,但相对较为少见。
对于小孩疝气的情况,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小孩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小孩腹股沟或阴囊等部位有可复性的包块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要尽量避免小孩长时间哭闹、便秘等增加腹腔内压力的情况发生,以降低疝气发生或加重的风险。对于婴幼儿时期的小孩,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家长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留意腹壁等部位的情况,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保障小孩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