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播的预防措施
为防控疫情需采取个人防护、环境消毒、减少聚集与保持社交距离、健康监测与就医注意事项等措施。个人防护要佩戴合适口罩和勤洗手;家居和公共环境要定期消毒;避免聚集性活动并保持社交距离;出现疑似症状及时隔离检测,就医要做好防护并谨慎选择出行方式
一、个人防护措施
1.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应佩戴符合标准的医用口罩或N95及以上防护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不同人群根据所处环境正确选择佩戴,如在疫情高风险区域的人群需优先选择防护级别高的口罩。
2.手卫生:勤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洗手时要注意充分揉搓双手,时间不少于20秒,无论是在外出归来、接触公共物品后、进食前等情况都应及时洗手,儿童由于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需家长引导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二、环境消毒措施
1.家居环境:定期对家居环境进行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等对地面、家具表面等进行擦拭消毒,不同的家居表面根据材质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及消毒方式,如对于金属表面和织物等选择不同的消毒处理方法,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卫生,降低病毒在环境中存活并传播的风险。
2.公共环境:公共场所的管理方应定期对电梯按钮、扶手、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进行消毒,确保公共环境的安全,如商场、办公楼等场所需严格按照消毒规范进行定期消毒工作。
三、减少聚集与保持社交距离
1.避免聚集性活动:尽量减少参加大型聚集性活动,如非必要不举办或参加大规模的聚会、聚餐等活动,因为人群聚集时病毒传播风险大幅增加,不同年龄层的人群都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聚集,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应注意。
2.保持社交距离: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排队等候时等场景都应注意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降低病毒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的可能性,儿童在公共场合由于活动范围相对较大,更需家长协助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
四、健康监测与就医注意事项
1.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自我隔离,并按照当地防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等相关检查,不同年龄的人群出现疑似症状时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还会伴有呕吐、腹泻等其他症状,需特别留意。
2.就医:如果需要就医,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好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选择合适的就医方式,如拨打急救电话等,尤其是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就医时更要谨慎安排出行方式,减少途中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