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肠炎及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情况。胃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应激等因素起病急,慢性由多种因素导致病程迁延;胃溃疡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十二指肠溃疡与幽门螺杆菌等有关有空腹痛;肠炎有细菌性、病毒性及溃疡性结肠炎等不同类型,表现各异;肠易激综合征与多种因素有关有腹痛腹胀及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一、胃炎
1.急性胃炎:多由应激、药物、酒精、创伤等因素引起,起病急,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改变,常见于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人群,儿童可能因感染等因素引发。
2.慢性胃炎: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十二指肠-胃反流等多种因素导致,病程迁延,症状缺乏特异性,可有上腹部隐痛、饱胀、反酸、嗳气等表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诱因,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患病,长期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者易患。
二、胃溃疡
1.病因及特点:主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保护机制减弱等有关,典型症状为周期性发作的上腹部疼痛,疼痛具有节律性,多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出现,1-2小时后缓解,好发于中老年人群,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者风险较高。
三、十二指肠溃疡
1.病因及表现: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等相关,疼痛特点多为空腹痛,即餐前痛,进食后缓解,疼痛节律较为明显,常见于中青年人群,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四、肠炎
1.细菌性肠炎:由各种细菌感染引起,如大肠杆菌、沙门菌等,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传播,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儿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易感染,夏季高发,与饮食卫生密切相关。
2.病毒性肠炎:常见的如轮状病毒肠炎,多见于婴幼儿,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病程有自限性,秋季为高发季节。
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迁延,可累及任何年龄人群,青少年及中青年多见,精神压力、饮食因素等可能影响病情。
五、肠易激综合征
1.病因及症状:发病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感染后、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或交替出现),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各年龄均可发病,中青年多见,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可诱发或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