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上慢性荨麻疹如何治疗能痊愈
慢性荨麻疹是病程超6周、有风团红斑瘙痒的常见皮肤病,非药物治疗要找诱因并皮肤护理,药物治疗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儿童需考虑生长发育等特殊情况,治疗有疗程且要随访调整方案。
非药物治疗措施
避免诱发因素:首先要仔细寻找可能的诱发因素,如食物(常见的有牛奶、鸡蛋、鱼虾等)、吸入物(花粉、尘螨等)、感染(病毒、细菌等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慢性荨麻疹)。对于儿童,要记录饮食日记和生活环境接触史,以便精准找到诱发因素并避免接触。例如,如果发现孩子在食用某种特定食物后荨麻疹发作频繁,应严格避免该食物的摄入。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避免过度搔抓皮肤,以免引起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儿童皮肤娇嫩,选择纯棉宽松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刺激。
药物治疗选择
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相对第一代具有嗜睡等不良反应较少的优点,更适合儿童使用。如西替利嗪等,可通过拮抗组胺受体,减轻风团、瘙痒等症状。但在使用时需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综合考虑,严格遵循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群体: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抗组胺药物的选择要谨慎,优先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使用西替利嗪后是否出现嗜睡等情况,若出现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并且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慢性荨麻疹可能会因瘙痒等症状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家长要给予心理疏导。
与病史相关:如果儿童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若儿童同时患有哮喘等疾病,使用某些抗组胺药物时要评估对哮喘病情的影响。对于有明确感染因素诱发慢性荨麻疹的儿童,在进行抗过敏治疗的同时,要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抗感染药物。
治疗疗程与随访
疗程:慢性荨麻疹的治疗疗程因人而异,一般需要持续使用抗组胺药物数周甚至数月,直至病情得到控制。在治疗过程中,不能随意自行停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调整药物剂量。例如,在风团和瘙痒症状控制后,可考虑逐渐减少药物剂量,但要密切观察是否有病情复发的情况。
随访:定期带孩子进行随访,医生会根据病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通过随访可以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病情变化,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每1-2周进行一次随访,评估孩子的症状改善情况、药物使用后的反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