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再燃和复发
疟疾存在再燃和复发两种情况,复发是初发停止后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休眠体复苏,发育产生的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内繁殖引起发作,间日疟和卵形疟有复发,不同人群复发易感性有差异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再燃是发作停止后无再感染时血液中残存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大量增殖再次引起发作,恶性疟和间日疟、卵形疟可出现再燃,个体免疫功能状态是关键,不同性别再燃无明显差异,儿童、老年人及生活方式等因素会影响再燃风险,有疟疾病史人群再燃可能性较高。
一、疟疾的复发
1.定义及机制:复发是指疟疾初发停止后,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而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休眠体复苏,发育产生的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内繁殖引起的疟疾发作。间日疟和卵形疟存在复发情况,其机制与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有关,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胞内休眠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发育增殖,然后释放裂殖子进入血液,引发疟疾复发。例如,间日疟的迟发型子孢子可在肝细胞内休眠数月甚至数年,之后复苏导致复发。
2.人群差异影响:不同年龄人群对复发的易感性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可能相对更容易在迟发型子孢子复苏时发生复发,但具体还与个体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对于有疟疾病史且未彻底清除迟发型子孢子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都存在复发风险。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疟疾流行地区且未规范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人群,复发几率相对较高。有疟疾病史的人群,如果病史中未对迟发型子孢子进行有效处理,复发的可能性会增加。
二、疟疾的再燃
1.定义及机制:再燃是指疟疾发作停止后,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由于血液中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大量增殖,再次引起疟疾发作。恶性疟和间日疟、卵形疟在一定阶段都可能出现再燃情况,其机制是血液中仍有少量疟原虫未被完全清除,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疟原虫适应了宿主的免疫环境时,残存的疟原虫大量繁殖,导致疟疾再燃。例如,恶性疟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液中可能残留少量疟原虫,在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情况下,这些疟原虫大量繁殖,再次引发疟疾症状。
2.人群差异影响:不同性别在再燃方面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但个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是关键因素。年龄方面,儿童由于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可能更容易出现再燃情况,因为儿童对疟原虫的清除能力相对成人较弱;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也容易出现再燃。生活方式上,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等会影响机体免疫力,增加再燃的风险。有疟疾病史的人群,即使经过治疗,若体内仍有少量疟原虫残留,再燃的可能性相对较高,需要密切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