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临床表现
猩红热有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表现。前驱期发热,体温可至38-40℃左右,持续1-2周,伴咽峡炎,咽部扁桃体充血肿胀,有渗出物等;出疹期发热1-2天后出疹,始于耳后等,皮疹针尖大小、充血,有“贫血性皮肤划痕”“帕氏线”“口周苍白圈”,伴全身不适等;恢复期1周左右开始脱屑,轻重与皮疹相关,体温正常,全身症状减轻,精神等渐恢复。
一、前驱期表现
发热:多为突然发热,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8~40℃左右,可伴有畏寒,年龄较小患儿可能因体温骤升出现惊厥等表现。一般发热持续1~2周左右,此阶段发热程度及持续时间在不同年龄患儿中可能有所差异,通常年龄较小患儿发热相对更急骤,且可能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波动相对较大。
咽峡炎表现:咽部和扁桃体明显充血肿胀,表面有灰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易拭去,软腭处可见针尖大小出血点或红疹。患儿会有咽痛症状,吞咽时疼痛加剧,影响进食,年龄较小患儿可能表现为拒食等情况,此阶段咽部炎症情况在不同性别患儿中无明显差异,但可能因生活方式中是否经常接触感染源等因素影响病情严重程度。
二、出疹期表现
皮疹特点:一般在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首先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为针尖大小的充血性皮疹,压之褪色,触之有砂纸感,疹间皮肤潮红,用手按压可使潮红暂时消退,出现苍白的手印,称为“贫血性皮肤划痕”。在皮肤褶皱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并伴有出血点,形成明显的横纹线,称为“帕氏线”。面部潮红,但口鼻周围无皮疹,略显苍白,称为“口周苍白圈”,这些皮疹特征在各年龄人群中表现相似,但可能因患儿营养状况等因素影响皮疹显现的清晰度。
全身表现:患儿可出现全身不适、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此阶段不同年龄患儿的全身症状轻重有所不同,年龄较小患儿可能全身症状相对更重,表现为精神萎靡等情况,性别因素对全身表现影响不明显。
三、恢复期表现
脱屑:一般在皮疹出现后1周左右开始脱屑,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相关,轻者为糠屑样脱屑,重者可呈大片状脱皮,脱皮持续时间数周不等。在脱皮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对于不同年龄患儿,脱皮护理需根据其皮肤状况及活动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年龄较小患儿皮肤娇嫩,更要注意防止擦伤等。
其他恢复表现: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减轻,精神状态逐渐好转,食欲等也逐渐恢复。但在恢复期仍需关注患儿体力恢复情况,不同年龄患儿体力恢复速度不同,年龄较小患儿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完全恢复体力,生活方式上需要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促进身体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