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约50%-70%病例由其引起,儿童因生理特点等易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约10%-15%病例由其引起,儿童因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等易感染)、大肠杆菌(约占5%-10%,肠道感染等情况时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骨组织引发感染,卫生习惯差等人群易感染)。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常见致病菌
1.金黄色葡萄球菌
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中,约50%-70%的病例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它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骨组织,在骨内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其致病机制主要与其产生的毒素和酶有关,例如血浆凝固酶等,这些物质有助于细菌在体内的定植和扩散,破坏骨组织。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儿童的骨骼血运丰富等生理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发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情况较为常见,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骨骼的血窦丰富,为细菌的侵入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于有外伤史或者免疫力相对较低的儿童来说,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风险更高。
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也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常见致病菌之一。研究发现,约10%-15%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和胞外酶,如链球菌溶血素等,这些物质能够破坏组织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在一些上呼吸道感染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骨组织,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上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若机体免疫力下降,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就容易趁机侵入骨组织引发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免疫力可能会有所波动,也可能增加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导致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风险,但相对来说,儿童群体仍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发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主要易感人群,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
3.大肠杆菌
约占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致病菌的5%-10%。大肠杆菌是肠道内的常见菌,当发生肠道感染等情况时,大肠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骨组织引起感染。其致病物质包括内毒素等,内毒素可引起机体的全身炎症反应。在一些有肠道疾病史或者卫生习惯较差的人群中,更容易发生大肠杆菌导致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对于儿童来说,如果存在腹泻等肠道感染情况,且机体免疫力低下,大肠杆菌就有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骨组织引发炎症。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卫生条件较差、经常接触污染环境的人群,感染大肠杆菌的风险相对较高,进而增加了患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