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T的表现是什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CT表现有早期、进展期、恢复期的不同表现,早期常为单发或多发外周分布的磨玻璃影;进展期可出现实变影、多发斑片状影,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恢复期病灶逐渐吸收,部分留纤维条索影,CT结合临床等综合判断对诊断、评估、预后重要,不同人群CT表现有差异需全面分析。
一、早期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在CT上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磨玻璃影,常呈外周分布。磨玻璃影是由于肺泡腔内炎性渗出、细胞浸润等导致肺密度轻度增加,但其内支气管及血管纹理仍可显示。这是因为早期病毒主要引起肺泡及肺间质的炎症反应,尚未造成大范围的肺实变。对于有流行病学史且出现相关症状的人群,早期CT发现磨玻璃影需高度警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二、进展期表现
1.实变影出现: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CT上可出现肺实变影,表现为肺部密度增高影,其内支气管充气征相对少见。肺实变是因为炎症进一步加重,肺泡内炎性渗出物增多,肺泡通气功能受限。不同年龄人群在进展期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患者相对成人可能进展速度有所不同,但基本病理改变相似。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情进展可能更为迅速,CT上实变影出现可能更早且范围可能更广。
2.多发斑片状影:还可出现多发斑片状影,病灶边界欠清,分布可累及多个肺叶。这是炎症在肺内播散的表现,斑片状影的形成与炎症在肺组织内的弥漫性浸润有关。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的患者,自身肺功能基础较差,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病情进展过程中CT表现可能更易出现多发斑片状影且病情相对较重。
三、恢复期表现
1.病灶吸收:在恢复期,CT上可见病灶逐渐吸收,磨玻璃影密度减低,实变影范围缩小。吸收过程可能较为缓慢,不同患者吸收速度受自身免疫力、基础健康状况等影响。年轻、基础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吸收相对较快,而年老体弱、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吸收可能较慢。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自身修复能力相对较强,恢复期病灶吸收可能相对成人更快,但仍需密切观察。
2.纤维条索影残留: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少许纤维条索影,这是肺组织修复过程中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所致。纤维条索影一般不会对肺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但对于有长期吸烟史或基础肺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观察纤维条索影的变化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总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多样性,通过CT检查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等综合判断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病史的人群中,CT表现可能存在一定差异,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