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细菌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致混合感染,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可通过临床症状初步判断及实验室检查诊断,需与其他阴道炎鉴别,治疗分一般和药物治疗,预防要注意生活方式及特殊人群事项
一、细菌性阴道炎的定义
细菌性阴道炎是一种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混合感染,主要是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及厌氧菌等增加引起的阴道炎症。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状,常伴有鱼腥臭味,尤其在性交后加重。
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
2.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育龄女性:性生活活跃期女性相对更易发生,与性生活频繁等因素可能有关。
妊娠期女性:可能出现胎膜早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增加,因阴道内环境改变可能影响妊娠过程。
三、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初步判断:根据上述阴道分泌物增多伴鱼腥臭味等典型临床表现进行初步推测。
2.实验室检查
线索细胞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可见线索细胞,这是细菌性阴道炎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pH值测定:阴道分泌物pH值>4.5,正常阴道pH值多在3.8-4.4之间,pH值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菌群失调。
胺试验:取阴道分泌物加入10%氢氧化钾溶液后有鱼腥味释放,为胺试验阳性,对诊断有帮助。
四、鉴别诊断
1.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鉴别: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分泌物多为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瘙痒症状相对更明显,显微镜下可见假菌丝或芽孢。
2.与滴虫性阴道炎鉴别:滴虫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多呈黄绿色、泡沫状,有异味,伴外阴瘙痒,显微镜下可找到阴道毛滴虫。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外阴,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对于妊娠期女性,需谨慎评估治疗利弊,优先考虑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2.药物治疗
主要选用抗厌氧菌药物,如甲硝唑等,可通过抑制厌氧菌生长发挥治疗作用,但具体药物选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判定,患者不可自行随意用药。
六、预防措施
1.生活方式
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性生活前后可适当清洗外阴。
保持阴道正常菌群平衡,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免破坏阴道内环境。
穿棉质宽松内裤,勤换内裤,内裤清洗后可在阳光下暴晒,以达到杀菌作用。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妊娠期女性: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关注阴道分泌物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相应处理,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老年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更易发生阴道炎,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以增强局部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