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绞痛常见于3个月内婴儿,机制未完全明确,有多种诱因。非药物干预包括腹部安抚(飞机抱、腹部按摩)和环境调整(营造安静环境、调整温湿度),婴儿和有基础病史婴儿有不同注意事项,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
一、了解肠绞痛基本情况
肠绞痛常见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是一种发作性的腹部不适。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婴儿肠道发育不成熟、肠胀气等有关。不同性别婴儿发生肠绞痛的概率无明显显著差异,但男婴在一些研究中可能有稍高的发作频率趋势,这可能与个体肠道神经敏感性等因素有关。有过度哭闹等不良生活方式相关诱因的婴儿更易出现肠绞痛。有胃肠功能紊乱病史的婴儿发生肠绞痛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非药物干预方法
(一)腹部安抚
1.飞机抱:让婴儿趴在家长的手臂上,头趴在手臂弯处,这种姿势能模拟在子宫内的屈曲体位,可有效缓解肠绞痛。对于各年龄段婴儿(主要针对能配合此姿势的婴儿)都可尝试,通过改变婴儿腹部所受压力来减轻不适。
2.腹部按摩:家长将双手温暖后,以婴儿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每次按摩时间可控制在5-10分钟左右。按摩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气,缓解肠胀气引起的肠绞痛。不同月龄婴儿都可进行,要注意力度轻柔。
(二)环境调整
1.营造安静环境:保持婴儿周围环境安静,减少噪音刺激。因为嘈杂环境可能会加重婴儿的不适,使肠绞痛症状更明显。无论是男婴还是女婴,安静环境都有助于其情绪稳定,从而缓解肠绞痛。
2.调整温度湿度:将室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湿度维持在50%-60%。适宜的温湿度能让婴儿感觉舒适,减少因环境不适导致的肠绞痛发作。对于有肠绞痛的婴儿,良好的温湿度环境是基础的缓解因素。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婴儿
婴儿是肠绞痛的主要发病人群,在非药物干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性。如飞机抱时要托住婴儿的头部和颈部,确保其呼吸通畅;腹部按摩时避免用力过猛,以免造成婴儿腹部不适加重。同时,要密切观察婴儿在干预过程中的反应,若出现哭闹加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干预方式。
(二)有基础病史婴儿
对于本身有胃肠功能紊乱等基础病史的婴儿,在进行非药物干预时,除了常规的腹部安抚和环境调整外,要更加关注婴儿的肠道反应。如果肠绞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呕吐、血便等,应及时就医,而不是自行过度延长非药物干预时间,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以婴儿的安全和健康为首要考虑。
通过以上非药物干预方法以及针对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有助于缓解婴儿的肠绞痛症状,但如果肠绞痛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