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为什么晚上发作
荨麻疹晚上发作受多种因素影响,神经内分泌方面夜间褪黑素分泌变化可能打破免疫平衡致肥大细胞激活;自主神经功能上晚上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可能促使炎症物质释放;过敏原接触上晚上活动减少接触固定过敏原概率增加;睡眠相关因素中睡眠质量不佳及体温波动等会增加晚上发作风险,有基础疾病、自主神经不稳定、尘螨过敏、睡眠障碍等人群更易受影响。
一、神经内分泌因素影响
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在白天和夜晚存在节律性变化。夜间人体褪黑素分泌增加,褪黑素具有一定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当褪黑素分泌变化影响其免疫调节等功能时,可能使荨麻疹更容易在晚上发作。例如,有研究发现,荨麻疹患者体内褪黑素水平的波动与病情在夜间的发作频率相关,褪黑素水平的异常可能导致机体的免疫平衡被打破,使得肥大细胞等更容易被激活,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从而引发荨麻疹症状。对于有基础内分泌疾病影响褪黑素分泌的人群,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其荨麻疹晚上发作的情况可能更为明显。
二、自主神经功能变化
晚上人体自主神经功能会发生变化,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可能影响皮肤血管的舒缩以及皮肤的免疫状态等。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能会促使皮肤相关的炎症反应相关物质释放增加。比如,副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导致皮肤局部的血管通透性改变,使得原本潜在的过敏原更容易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诱发荨麻疹。对于自主神经功能本身就不稳定的人群,如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作息不规律的人,夜间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对荨麻疹发作的影响更为显著。
三、过敏原接触及活动减少
过敏原接触:白天人们的活动范围较广,接触各种过敏原的机会相对较多,而晚上活动减少,可能接触到的过敏原相对固定。例如,夜间睡觉接触床上用品、尘螨等过敏原的概率增加,尘螨作为常见的过敏原,接触后可能引发机体的过敏反应,导致荨麻疹在晚上发作。对于有明确尘螨过敏史的人群,晚上在卧室中接触尘螨就更容易诱发荨麻疹。
活动减少:白天人体活动时血液循环加快等因素可能对荨麻疹症状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而晚上人体活动减少,机体的新陈代谢等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对过敏原等刺激的应对能力可能下降,使得荨麻疹更容易在晚上表现出来。比如一些本身过敏反应不是很强烈,但因活动减少而症状凸显的患者,晚上就更易发作荨麻疹。
四、睡眠相关因素
睡眠过程中人体的免疫系统等处于一种特殊的调节状态。睡眠质量不佳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从而增加荨麻疹在晚上发作的风险。另外,睡眠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等也有变化,体温的轻微波动可能影响皮肤的状态,进而影响荨麻疹的发作。对于睡眠障碍人群,如长期失眠者,其荨麻疹晚上发作的频率可能高于睡眠质量良好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