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什么意思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因是该病菌产生红疹毒素等,可经空气飞沫等侵入人体;临床表现有发热、咽峡炎、皮疹等;诊断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预防要隔离患者、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不同年龄人群在各环节有相应要点。
一、病因
主要病原体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细菌能产生红疹毒素等,这是导致猩红热临床症状的重要因素。该病菌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伤口或产道侵入人体引发感染。
二、临床表现
1.发热:多为突然发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8~40℃,部分患者伴有畏寒等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等因素,发热情况相对更为多样。
2.咽峡炎:患者会出现咽痛、吞咽痛等症状,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有时表面有脓性渗出物。
3.皮疹:发热后1~2天开始出疹,皮疹为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皮疹最先出现在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处,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的皮疹特征还包括帕氏线(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及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呈紫红色线条)、杨梅舌(舌乳头红肿突起,形似杨梅)等表现。不同年龄儿童的皮疹表现可能在严重程度和具体细节上有一定差别,例如婴儿可能皮疹相对不典型,但也会有相应的皮肤改变及全身症状。
三、诊断
1.临床表现:依据典型的发热、咽峡炎、皮疹等表现可初步怀疑猩红热。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可伴有核左移现象。
咽拭子培养:若能培养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则可确诊。不同年龄人群在进行咽拭子采集时操作需注意适合其年龄特点,以保证结果准确。
四、治疗
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类药物,如青霉素G等。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其他敏感抗生素。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等情况,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的一般原则。
五、预防
1.隔离患者:一旦发现猩红热患者,应及时隔离,一般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为止,以防止疾病传播给他人。
2.切断传播途径:在流行期间,应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注意室内通风换气等。
3.保护易感人群:对密切接触者可采用药物预防,如使用青霉素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于儿童等易感人群,要注意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提高自身抵抗力。
总之,猩红热是由特定细菌引起的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传染病,通过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多数患者可痊愈,但需重视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传播,不同年龄人群在各个环节都有相应需要关注的要点来保障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