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皮肤瘙痒的治疗
老年人皮肤瘙痒需从基础皮肤护理、寻找并去除诱因、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应对,基础护理要适度清洁、保湿;找诱因包括疾病、药物、环境因素并分别处理;药物分外用和口服;特殊人群要避免搔抓、个体化治疗及家属协助护理。
一、基础皮肤护理
老年人皮肤瘙痒首先应注重基础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适度,不宜过度频繁洗澡,水温控制在32-37℃较为适宜,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洗完澡后可及时涂抹具有保湿功效的护肤品,如含甘油、尿囊素等成分的保湿霜,以维持皮肤水分,改善因皮肤干燥引起的瘙痒。这是因为老年人皮肤的皮脂腺和汗腺功能减退,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容易干燥,通过保湿护理可修复皮肤屏障,缓解瘙痒。
二、寻找并去除诱因
1.疾病因素:一些系统性疾病可导致老年人皮肤瘙痒,如糖尿病、肝胆疾病、甲状腺疾病等。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需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稳定在合理范围,因为高血糖会使皮肤处于高渗状态,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肝胆疾病患者由于胆汁淤积等原因也可能出现皮肤瘙痒,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相应治疗;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老年人也应遵循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规范治疗。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引发皮肤瘙痒的不良反应,如降压药、抗抑郁药等。若怀疑药物导致瘙痒,应在医生评估下调整用药方案,更换可能引起瘙痒的药物或采取其他替代治疗措施。
3.环境因素:干燥的环境会加重老年人皮肤瘙痒,冬季可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穿着化纤材质等不透气、易引起过敏的衣物也可能导致瘙痒,应选择棉质等柔软、透气的衣物。
三、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可根据瘙痒情况选用外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软膏(适用于无破损轻度瘙痒情况,但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的副作用,且老年人皮肤薄嫩,使用时需谨慎)、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对于一些炎症性瘙痒可能有效,且相对副作用较小)等。
2.口服药物:抗组胺药物是常用的口服药物,如西替利嗪等,可缓解瘙痒症状,但需注意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代谢情况,必要时调整剂量。对于瘙痒严重、外用及口服抗组胺药物效果不佳的老年人,在医生评估后可能会考虑使用其他特殊药物,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皮肤瘙痒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引起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同时,在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基础疾病等情况,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比如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在使用可能影响循环系统的药物时需更加谨慎评估风险与收益。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家属要协助做好皮肤护理等相关工作,确保老年人的皮肤状况得到良好管理,缓解瘙痒带来的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