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可以治好,但预后受病原体、患者自身等多种因素影响。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病原体不同预后异、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感染严重程度有别;治疗措施有抗感染及支持治疗,抗感染要选合适药物静脉足疗程用,支持治疗包括维持生命体征、营养支持;特殊人群如新生儿用药护理特需谨慎,老年人要控基础病、监测肝肾功能、防并发症。
一、影响预后的因素
1.病原体因素:不同的病原菌导致的败血症预后不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若能早期明确并有效治疗,部分患者可治愈,但耐药菌株感染则预后相对较差;而一些相对敏感的病原菌所致败血症,治愈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2.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败血症的病情往往较为凶险,但若能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部分也可治愈;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低下,合并基础疾病较多,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预后相对较差。
基础疾病:本身患有恶性肿瘤、艾滋病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败血症后,治疗难度较大,预后往往不佳;而基础健康状况较好的患者,在发生败血症后,通过积极治疗更有可能治愈。
感染严重程度:败血症早期若能及时发现并治疗,病情较轻,治愈的概率较大;若就诊时已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情况,如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治疗难度大幅增加,预后较差。
二、治疗措施
1.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的种类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通过静脉途径给药,及时、足量、足疗程使用抗菌药物是治疗败血症的关键。例如对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药物;对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药物。
2.支持治疗
维持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对于出现休克的患者,需积极进行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措施以维持有效循环;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等支持。
营养支持:败血症患者往往消耗较大,需给予充足的营养支持,保证热量、蛋白质等的摄入,可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的方式来满足机体需求,以增强患者抵抗力,促进康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新生儿:新生儿患败血症时,由于其用药和护理的特殊性,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要谨慎,避免使用对新生儿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同时要加强皮肤、脐部等部位的护理,保持清洁,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处理。
2.老年人:老年人患败血症时,要注重基础疾病的控制,积极治疗并存的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避免药物蓄积导致不良反应,同时要加强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