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阴道炎怎么回事
幼儿阴道炎是发生在5岁以下女童的阴道炎症,发病与解剖生理特点、卫生、异物等因素相关,有症状表现和体征表现,诊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预防需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穿开裆裤、注意饮食营养、避免交叉感染。
一、幼儿阴道炎的定义
幼儿阴道炎是指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阴道炎症,多发生于5岁以下女童。
二、发病原因
(一)解剖生理特点因素
1.幼儿外阴发育尚未完善,不能遮盖尿道口及阴道前庭,细菌容易侵入。
2.幼儿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糖原少,pH值偏高(6.0-8.0),乳酸杆菌少,局部抵抗力低,易受感染。
(二)卫生因素
1.不注意外阴清洁,大便污染、外阴被尿液浸渍等,都可能导致细菌滋生引发炎症。例如幼儿便后未正确擦拭,粪便污染外阴,从而引起阴道感染。
2.穿开裆裤,使外阴直接与外界接触,增加了感染机会。
(三)异物因素
幼儿好奇,可能将异物塞入阴道,异物在阴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可引起继发感染,导致阴道炎。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1.患儿常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用手搔抓外阴,诉说外阴疼痛、瘙痒等不适。
2.部分患儿会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可呈脓性、血性等,有异味。
(二)体征表现
检查可见外阴、阴蒂、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有时可见脓性分泌物自阴道口流出。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询问
详细询问患儿的外阴清洁情况、是否有异物塞入史等。
(二)体格检查
观察外阴部的情况,查看黏膜有无充血、水肿、分泌物等。
(三)实验室检查
取阴道分泌物进行显微镜检查,查找病原体,如细菌、滴虫、真菌等,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以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
五、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可用温水清洗外阴,每天1-2次,清洗时要从前向后冲洗,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阴道。
2.针对有异物的患儿,需及时取出异物,以消除感染因素。
(二)药物治疗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如为细菌感染,可遵医嘱局部涂抹抗生素软膏等;若为真菌感染,可使用抗真菌药物等,但需谨慎选择适合幼儿的药物,避免不恰当用药对幼儿造成不良影响。
六、预防措施
(一)保持外阴清洁
家长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天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内裤应选择棉质、宽松的,以减少对外阴的摩擦和刺激。
(二)避免穿开裆裤
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尽量不穿开裆裤,减少外阴与外界直接接触的机会,降低感染风险。
(三)注意饮食营养
保证幼儿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阴道炎的发生。
(四)避免交叉感染
幼儿的衣物要单独清洗,不与成人衣物混洗,防止交叉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