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直肠炎有便血、直肠刺激症状、肠道功能紊乱等症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局部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调节,药物治疗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等减轻炎症,局部治疗用栓剂等针对性缓解,生活方式上要休息、调整饮食、戒烟酒,还要进行心理调节。
一、糜烂性直肠炎的症状
1.便血:是较为常见的症状,血液可附着在粪便表面,也可呈点滴状或喷射状出血,出血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一些患者可能仅有少量便血,而病情较重者出血量较多。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患者因身体耐受性等因素,可能更易出现贫血等继发表现。长期慢性便血的患者可能有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症状。
2.直肠刺激症状:患者常感直肠部位有坠胀感,总是有便意,但每次排便量不多,频繁去厕所却难以排出多少粪便。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直肠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可能会加重直肠刺激症状;有肠道既往病史的患者,直肠炎症刺激更易出现此类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下腹部隐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轻度胀痛,也可为阵发性绞痛。
3.肠道功能紊乱表现:可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的情况,腹泻时大便不成形,可为稀水样便、糊状便等,便秘时大便干结、难解。年龄较大的人群肠道功能本身相对较弱,患糜烂性直肠炎时更易出现肠道功能紊乱;女性患者在月经周期等生理变化时,可能会对肠道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加重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
二、糜烂性直肠炎的治疗
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氨基水杨酸制剂等,此类药物可以减轻直肠炎症反应。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及反应可能不同,儿童患者使用时需格外谨慎,优先考虑相对温和且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对于有特殊病史,如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的患者,用药需调整剂量或选择合适的替代药物。
2.局部治疗:可采用直肠局部给药的方式,如栓剂等,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直肠病变部位,发挥抗炎等作用。对于一些局部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局部治疗能更有针对性地缓解症状,但使用局部药物时要注意正确的用药方法,确保药物能有效到达病变部位。
3.生活方式调整: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同年龄的患者休息需求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成人则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饮食上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轻对直肠的刺激。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应戒烟戒酒,因为烟酒会加重直肠炎症。
4.心理调节:部分患者可能因长期患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而不良情绪又会影响病情的恢复。无论是哪个年龄、性别的患者,都需要进行心理调节,家属要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