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毒性脑膜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卧床休息、监测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治疗如降颅内压、控惊厥;抗病毒治疗依病毒类型选药;防治并发症如呼吸循环衰竭及其他并发症;特殊人群要考虑年龄谨慎用药并关注心理。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监测:患儿需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意识状态、神经系统体征等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儿童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充足休息有助于机体恢复,而密切监测能早期识别病情进展。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患儿足够的液体摄入,对于不能正常进食或有呕吐、腹泻等情况的患儿,需根据其体重、脱水程度等合理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这对儿童的新陈代谢和器官功能维持至关重要,因为儿童的体液调节能力相对不完善。
二、对症治疗
1.降低颅内压:若患儿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呕吐等,可根据情况使用相关措施降低颅内压。例如,抬高头部、适当限制液体入量等,对于符合指征的患儿,可在必要时考虑使用减轻脑水肿的药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儿童颅内压调节能力有限,颅内压增高可能影响脑功能,所以要及时采取措施。
2.控制惊厥:当患儿出现惊厥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等并发症。可选用合适的抗惊厥药物(具体药物需根据患儿情况由专业医生选择),儿童惊厥可能导致脑缺氧等不良后果,需迅速处理。
三、抗病毒治疗
1.药物选择:根据病毒的类型等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例如,对于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时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而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膜炎,可选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但需由医生根据患儿具体病情评估后合理选用,因为不同病毒感染需要针对性的抗病毒策略,儿童的药物代谢等特点也需要医生精准把握。
四、并发症防治
1.呼吸循环衰竭防治:密切关注患儿呼吸和循环情况,若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迹象,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如保持呼吸通畅、进行心肺复苏等相关支持治疗。儿童的呼吸和循环系统相对脆弱,病毒性脑膜炎可能影响这些系统功能,需及时防范并发症。
2.其他并发症:对于可能出现的其他并发症,如继发感染等,要加强护理,注意观察患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出现继发感染等情况,需积极预防和处理。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儿童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要充分考虑其年龄因素,由于儿童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在治疗过程中要格外谨慎用药,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安抚,因为患病可能给儿童带来心理压力,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等工作,以促进患儿更好地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