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怎样治好
萎缩性胃炎需综合管理,病因干预方面针对Hp感染等因素规范处理;药物治疗包括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促进胃动力等药物;饮食要规律且调整结构;还需定期进行胃镜和Hp检测,通过多方面综合管理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一、病因干预
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等。若存在Hp感染,需进行规范的抗Hp治疗,目前多采用含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及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但具体药物选择需依据患者个体情况,比如要考虑患者既往用药史、过敏史等;对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损伤胃黏膜药物的患者,应评估继续用药的必要性,必要时调整药物。
二、药物治疗
1.保护胃黏膜药物:铝碳酸镁等药物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胃酸、胆汁等对胃黏膜的刺激,适用于大多数萎缩性胃炎患者,不同年龄人群均可使用,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便秘等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时要关注肠道功能情况。
2.抑制胃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或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改善患者反酸、烧心等症状,对于有胃酸分泌过多相关症状的萎缩性胃炎患者适用,儿童一般不首选此类抑制胃酸药物,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使用。
3.促进胃动力药物:多潘立酮等药物可促进胃蠕动,改善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对于存在胃排空延迟的萎缩性胃炎患者适用,老年人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心血管等方面的不良反应风险,需监测相关指标。
三、饮食调整
1.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饥过饱,维持正常的胃肠消化节律,不同年龄人群均应遵循,儿童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因饮食不规律加重胃的负担。
2.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保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供给,减少辛辣、油腻、过冷过热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应减少盐的摄入,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的患者,更要严格控制盐的量,同时避免饮酒,酒精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对各年龄段患者均需强调。
四、定期监测
1.胃镜检查:一般建议萎缩性胃炎患者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中重度萎缩性胃炎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情况的患者,检查间隔时间需根据病情由医生评估确定,老年人进行胃镜检查时要做好术前评估,如心肺功能等,确保检查安全。
2.幽门螺杆菌检测:即使经过抗Hp治疗,也需定期检测Hp是否复发,对于有家族胃癌史等高危因素的患者,监测更为重要,不同年龄人群检测方法有差异,儿童多采用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如尿素呼气试验等。
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是一个综合过程,需要针对病因、症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患者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和监测,以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