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是急性传染病,通过粪-口传播,大多可6个月内康复,极少慢性化;乙肝由乙肝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多,有急慢性,慢性易致肝硬化、肝癌等,甲肝防控易,乙肝防控难
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大多起病较急,急性期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多数患者可在6个月内康复,极少发展为慢性肝炎。但在儿童中,尤其是幼儿,感染甲肝后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不过也有少数儿童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对于成年人,甲肝一般预后良好,极少转为慢性,发生重型肝炎的概率较低。从年龄角度看,儿童感染甲肝后,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但甲肝的病程通常有自限性,总体严重程度相对可控。
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乙肝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乙肝少数也可自愈,而慢性乙肝可持续携带病毒,部分患者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在不同年龄阶段,乙肝的影响不同。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约90%会转为慢性携带状态,随着年龄增长,慢性化概率逐渐降低。在性别方面,乙肝的严重程度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乙肝的病情变化需要特别关注,比如妊娠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影响乙肝病情。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酗酒、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乙肝患者的肝脏损害,增加向重型肝炎、肝硬化等进展的风险。
对肝脏损害及预后方面
甲肝:对肝脏的损害主要集中在急性感染期,一般通过机体自身免疫清除病毒后,肝脏多能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很少遗留慢性肝脏病变。所以多数甲肝患者预后较好,严重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例如,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甲肝患者发生肝衰竭等严重肝脏并发症的比例低于1%。
乙肝:慢性乙肝患者由于病毒持续存在于体内,会不断引起肝脏炎症反应,长期的炎症刺激可导致肝纤维化,进而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据统计,慢性乙肝患者中约有20%-30%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患者中每年约有3%-6%会发展为肝癌。而且乙肝导致的肝衰竭病死率较高,急性肝衰竭病死率可达50%以上,慢性肝衰竭病死率更高。在病史方面,有乙肝家族史、长期携带乙肝病毒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肝病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防控难度方面
甲肝:防控相对较易,通过切断粪-口传播途径,如加强食品卫生监管、改善环境卫生、接种甲肝疫苗等措施,能够有效预防甲肝的传播和流行。例如,在甲肝疫苗广泛接种的地区,甲肝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乙肝:防控难度较大,虽然有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但由于乙肝病毒感染途径的复杂性,如母婴传播的阻断有时仍存在挑战,而且对于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目前还没有完全根治的特效药物,难以完全阻断其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结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