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性血管炎控制不住怎么办
要明确荨麻疹性血管炎的类型与病情严重程度,通过询问病史、实验室检查等;调整治疗方案,包括根据病情调整糖皮质激素剂量、加用免疫抑制剂或应用生物制剂;加强监测与管理,监测系统症状、做好皮肤护理;寻找并避免诱因,如感染、食物、药物、环境因素等,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方面表现与处理有差异。
调整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方面:
糖皮质激素:对于控制不住的荨麻疹性血管炎,若病情处于活动期,可能需要调整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初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患者,若出现病情反复控制不佳,可在医生评估下增加剂量,但需注意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感染风险增加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需权衡利弊,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方案;老年患者则要关注其是否有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便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做好相关监测和预防措施。
免疫抑制剂:如果单用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可考虑加用免疫抑制剂。例如环磷酰胺等,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在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对生殖系统产生影响,需要提前进行沟通和评估。
生物制剂:近年来,生物制剂在难治性荨麻疹性血管炎的治疗中也有应用。例如抗白细胞介素-6受体抗体等生物制剂,但生物制剂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病情活动度、是否存在药物禁忌等,并且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加强监测与管理
系统症状监测:密切监测患者有无系统受累情况,如出现关节痛加重、腹痛、血尿、蛋白尿等,提示可能累及关节、胃肠道、肾脏等,需及时进一步检查和处理。对于有肾脏受累风险的患者,要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不同年龄患者系统受累的表现和预后可能不同,儿童患者肾脏受累后恢复相对较好,但也需要密切关注;老年患者肾脏受累可能恢复较慢,且易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皮肤护理:对于皮肤病变,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根据皮肤病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如皮肤有渗出时可使用湿敷等处理方法。不同年龄患者皮肤的修复能力不同,儿童皮肤薄嫩,护理时更要轻柔,选择温和的护理产品;老年患者皮肤干燥,需注意保湿。
寻找并避免诱因
积极寻找可能的诱因,如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食物、药物、环境因素等。例如,若怀疑感染诱发,需进行相应的病原学检查,如细菌培养、病毒抗体检测等,并针对感染进行治疗。对于有明确食物或药物过敏史的患者,要严格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不同年龄患者接触诱因的情况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因食物过敏诱发,而成年患者可能因药物、环境因素等诱发,需要根据具体年龄特点进行诱因排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