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肌腱损伤怎么治疗
屈肌腱损伤需进行急性期伤口处理、尽早手术修复,术后分早期、中期、后期进行康复治疗,可辅助用药物,还要预防处理肌腱粘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有基础疾病患者需特殊关注。
一、急性期处理
1.伤口处理:首先要对屈肌腱损伤部位的伤口进行清洁、消毒等处理,防止感染,这对于所有年龄段的患者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儿童,因其皮肤娇嫩,更需严格无菌操作以降低感染风险。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一般来说,如无特殊禁忌,应尽早进行手术修复,通常在损伤后1-3周内手术效果较好。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因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尽早处理以恢复屈肌腱功能;成人则根据损伤具体情况把握时机。
2.手术方式:常用的有屈肌腱端端缝合术等。手术需在显微镜下进行精细操作,以提高缝合的精确性,利于肌腱的良好愈合。对于有合并伤的患者,如同时有神经损伤等情况,手术中需一并考虑处理,但要以屈肌腱修复为首要重点。
三、术后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1-4周):
制动与保护:术后用石膏或支具将患指固定于适当位置,保持肌腱处于松弛状态,促进愈合。儿童由于好动,需特别注意固定的牢固性和舒适性,防止患儿自行去除固定装置影响恢复。
被动活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邻指的被动活动,防止邻指关节僵硬,但活动幅度要适中,避免影响屈肌腱修复处。
2.中期康复(术后4-12周):
逐渐增加主动活动:开始进行患指的主动小范围活动,随着肌腱愈合情况逐渐增大活动范围。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进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需密切观察。
物理治疗:可采用超声波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肌腱修复和功能恢复。
3.后期康复(术后12周以后):
强化锻炼:进行力量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如捏握物体、拾物等,逐步恢复患指的正常功能。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需注意控制血糖稳定,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和康复锻炼的进行,康复过程中要监测血糖并在医生指导下控制。
四、药物辅助
可根据情况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缓解疼痛,但需谨慎选择,尤其对于儿童,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或有其他不良影响的药物,药物使用仅作为辅助手段,主要还是依靠手术和康复治疗来促进屈肌腱损伤的恢复。
五、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肌腱粘连:是屈肌腱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康复过程中要规范进行康复锻炼,尽可能减少粘连发生。对于发生肌腱粘连影响功能较严重的情况,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松解,但再次手术风险相对增加,需充分评估患者情况。
2.关节僵硬:通过早期正确的康复锻炼可有效预防关节僵硬,若出现关节僵硬,需加强康复锻炼力度,必要时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关节松动等治疗。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关节活动度有一定下降趋势,更要重视早期康复锻炼以预防关节僵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