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压床医学称睡眠瘫痪症,与睡眠周期、生理、环境因素相关,睡眠周期中快速眼动睡眠期醒来运动抑制未完全恢复可致;生理因素有睡眠不足作息不规律、压力情绪及某些疾病影响;环境因素包括睡眠姿势、环境嘈杂温度不适等,出现时可尝试肌肉运动恢复,频繁出现需调整作息等,伴异常症状及时就医排查睡眠疾病。
一、睡眠周期角度
鬼压床在医学上称为睡眠瘫痪症,其发生与睡眠周期有关。人的睡眠通常分为快速眼动睡眠期(REM期)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大脑的运动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以防止梦境中的动作付诸行动。而当人处于半睡半醒的状态时,即从快速眼动睡眠期醒来但大脑的运动抑制状态尚未完全恢复,就可能出现身体无法活动、有压迫感的鬼压床现象。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睡眠周期有所差异,儿童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比相对较高,所以儿童也可能出现鬼压床情况,但相对成年人可能频率稍低;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睡眠周期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也可能受到影响出现鬼压床。
二、生理因素角度
1.睡眠不足或作息不规律:长期睡眠不足、熬夜、倒班等导致睡眠节律紊乱,会增加睡眠瘫痪症发生的概率。例如,经常熬夜的人,其睡眠周期被打乱,更容易在睡眠周期转换时出现半睡半醒状态,进而引发鬼压床。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如长期上夜班的人群,由于作息与正常昼夜节律不符,睡眠瘫痪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压力与情绪因素: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或情绪焦虑、抑郁等,会影响睡眠质量,使得睡眠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睡眠瘫痪症。比如,面临重大考试、工作压力大的人群,心理负担重,睡眠时大脑处于相对兴奋状态,增加了鬼压床的发生风险。不同性别方面,一般来说女性在面临情绪问题时可能更易受影响,但这也不是绝对的,男性在高压力下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
3.某些疾病影响: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睡眠相关疾病的人,睡眠过程中呼吸不稳定,会干扰正常的睡眠周期,从而增加鬼压床的发生可能性。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就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其睡眠相关的神经调节功能可能异常,更容易出现睡眠瘫痪症。
三、环境因素角度
睡眠环境不佳,如睡眠姿势不当(如手臂压迫胸口等)、睡眠环境嘈杂、温度不适等,都可能诱发鬼压床。不当的睡眠姿势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进而干扰睡眠周期。不同年龄阶段对睡眠环境的需求不同,儿童需要相对安静、舒适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若睡眠环境不符合要求,更容易出现鬼压床;成年人虽然对睡眠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强些,但不合适的睡眠环境仍可能诱发。
当出现鬼压床时,首先不要惊慌,可尝试缓慢移动眼球、手指等部分肌肉,逐步让身体恢复运动功能。对于频繁出现鬼压床的情况,建议调整作息、缓解压力、改善睡眠环境,若伴有其他睡眠相关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睡眠疾病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