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有什么症状
乙肝常见症状包括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全身乏力、部分有低热)、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相关症状(皮肤和巩膜黄染、尿色加深)、肝区症状(肝区隐痛或胀痛),并非所有患者都有所有症状,部分患者无症状,疑似乙肝应及时检查
1.全身症状
部分乙肝患者会出现全身乏力的表现,这是因为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影响了机体的代谢功能,使患者感觉疲惫,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全身乏力的感受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不愿意进行原本喜欢的玩耍等活动;成年人则可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容易感到劳累。
还有些患者会有低热的情况,一般体温在37.5℃-38℃左右,这是由于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免疫系统与乙肝病毒斗争过程中产生的炎症介质等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起的。
2.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患者会出现不想吃饭、食量减少的情况,这是因为肝脏是参与消化代谢的重要器官,乙肝患者的肝脏功能受到影响,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致食欲下降。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对以往喜爱的食物兴趣降低;老年人则可能因为食欲减退而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恢复。
恶心呕吐:乙肝病毒感染导致肝细胞受损,影响了肝脏对胃肠道激素的代谢等功能,使得胃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恶心、呕吐症状。儿童出现恶心呕吐时需要特别注意是否有脱水等情况,因为儿童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呕吐可能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
腹胀:肝脏病变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气等,导致腹胀。不同性别患者腹胀感受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身体整体状态变化而对腹胀更为敏感。
3.黄疸相关症状
皮肤和巩膜黄染:当乙肝病情较重时,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就会出现皮肤发黄、巩膜(眼白部分)发黄的黄疸表现。新生儿出现黄疸时需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因为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老年人出现黄疸则要警惕是否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合并存在。
尿色加深: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后,经肾脏排泄,使尿液颜色变深,呈浓茶色或酱油色等。对于有乙肝病史的人群,发现尿色异常要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等指标。
4.肝区症状
肝区隐痛或胀痛:肝脏肿大时,肝包膜被牵拉,可引起右上腹肝区的隐痛、胀痛等不适。不同年龄患者对疼痛的表述和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可能通过哭闹等方式表达不适;老年人可能表述为腹部的闷痛等。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乙肝患者都会出现上述所有症状,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通过体检发现乙肝相关指标异常。如果出现疑似乙肝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乙肝五项、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