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被开水烫伤后,首先要迅速脱离热源,用15-20℃冷水冲洗10-20分钟;然后判断烫伤程度,小水泡保持清洁,较大水泡严格消毒后抽液;接着进行创面护理,用烫伤膏并保持清洁干燥;若烫伤面积大、深度深、在特殊部位或有感染迹象要及时就医。
一、迅速脱离热源
1.立即将小孩被开水烫伤的部位迅速脱离热源,例如如果是手部接触开水,应尽快将手浸入冷水中或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持续冲洗10-20分钟左右,这样可以带走热量,减轻烫伤程度,冷水温度一般控制在15-20℃为宜,能有效降低局部温度,减少热力对组织的进一步损伤,这是基于冷水降温能使烫伤处血管收缩,减轻肿胀和疼痛的科学原理。对于婴儿等特殊人群,要更加轻柔地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加重孩子的痛苦。
二、判断烫伤程度与水泡处理
1.判断烫伤程度:
一度烫伤:仅伤及表皮层,局部轻度红肿,无水泡,一般3-7天可痊愈,不留瘢痕。
二度烫伤:分为浅二度和深二度。浅二度烫伤伤及真皮浅层,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泡形成,基底潮红,剧痛;深二度烫伤伤及真皮深层,水泡较小,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痛觉较迟钝。对于小孩开水烫伤起水泡多为浅二度或深二度烫伤。
2.小水泡的处理:如果水泡较小,未破溃,一般不需要挑破水泡,保持局部清洁即可。可以用无菌纱布覆盖烫伤部位,避免感染,因为较小的水泡可自行吸收。例如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对于浅二度烫伤较小的水泡,妥善保护后多数能自行吸收修复。
3.较大水泡的处理:如果水泡较大,影响孩子活动或有破溃风险,应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泡内液体,保留泡皮。消毒时可使用碘伏等消毒剂,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以防止感染。但对于婴儿等特殊人群,操作更要谨慎轻柔,避免引起孩子过度紧张和损伤。
三、进行创面护理
1.经过上述处理后,可使用烫伤膏等外用药物(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使用指导)涂抹在烫伤部位,如湿润烧伤膏等,其可以起到保护创面、减轻疼痛、促进愈合的作用。涂抹时要均匀,注意避免污染创面。对于小孩好动的特点,要妥善固定敷料,防止敷料脱落导致创面暴露感染。
2.保持烫伤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孩子搔抓烫伤部位,防止水泡破裂和创面感染。如果孩子烫伤部位在四肢,可适当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对于婴儿,要注意其衣物的选择,应宽松柔软,避免摩擦烫伤部位。
四、及时就医评估
1.如果烫伤面积较大(如超过体表的10%)、烫伤深度较深(深二度及以上)、烫伤部位在关节等特殊部位或孩子出现发热、创面红肿加重、有脓性分泌物等感染迹象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进行创面清创、抗感染治疗等。例如大面积烫伤需要进行补液等抗休克治疗,深二度以上烫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植皮等治疗措施,及时就医能确保孩子得到规范有效的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