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怎么来的
宫颈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性传播的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内源性病原体如阴道菌群失调)、机械性刺激或损伤(性生活频繁及经期性交、宫腔操作)、化学物质刺激(不正确阴道冲洗、误用腐蚀性药物)。
一、病原体感染
1.性传播病原体
淋病奈瑟菌: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女性感染后,淋病奈瑟菌可侵犯宫颈黏膜,引起炎症反应。研究表明,在有不洁性行为的女性中,淋病奈瑟菌感染导致宫颈炎的风险显著增加。青春期女性由于生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且性行为相对活跃,若不注意性卫生,更容易感染淋病奈瑟菌引发宫颈炎。
沙眼衣原体:也是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同样通过性接触传播。沙眼衣原体感染宫颈后,会在宫颈上皮细胞内繁殖,引发局部的炎症免疫反应,导致宫颈炎的发生。对于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感染沙眼衣原体的几率较高,进而增加宫颈炎的发病风险。
2.内源性病原体
阴道菌群:正常阴道内存在多种微生物,形成平衡的阴道菌群。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阴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时,阴道内的一些条件致病菌可能上行感染宫颈引起宫颈炎。例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患有糖尿病等情况,会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环境,使得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减少,而加德纳菌等条件致病菌增多,从而引发宫颈炎。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出现阴道菌群失调,导致内源性病原体感染引发宫颈炎。
二、机械性刺激或损伤
1.性生活
性生活过于频繁、性伴侣过多等,会对宫颈造成机械性刺激。尤其是青春期女性,宫颈组织相对娇嫩,性生活时的摩擦等刺激更容易损伤宫颈黏膜,为病原体入侵创造条件,增加宫颈炎的发生几率。另外,在经期进行性生活,此时宫颈口处于开放状态,细菌等病原体更容易侵入宫颈引发炎症。
2.宫腔操作
多次人工流产、诊断性刮宫等宫腔操作,会损伤宫颈黏膜,使宫颈局部防御能力下降,病原体容易趁机而入导致宫颈炎。对于有多次宫腔操作史的女性,如反复进行人工流产的女性,患宫颈炎的风险明显高于没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而且,宫腔操作后的恢复期间,如果不注意卫生,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三、化学物质刺激
1.阴道冲洗
不正确的阴道冲洗,如使用浓度过高的洗液冲洗阴道,会破坏阴道的正常酸碱平衡和微生态环境,导致阴道自净能力下降,病原体容易感染宫颈引发宫颈炎。例如,频繁使用碱性较强的洗液冲洗阴道,会使阴道pH值升高,不利于乳酸杆菌生长,从而增加宫颈炎的发病风险。无论是年轻女性还是中老年女性,不恰当的阴道冲洗都可能对宫颈造成不良影响。
2.腐蚀性药物
误用腐蚀性较强的药物放置于阴道内,会损伤宫颈组织,引起炎症反应。比如,在自行使用一些不正规的阴道药物时,若药物浓度掌握不当或使用方法错误,就可能导致宫颈被腐蚀,进而引发宫颈炎。这种情况在自行用药的女性中偶有发生,尤其是那些缺乏医学知识自行盲目用药的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