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按病程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晚期,急性期多在感染后1-2个月出现发热、胃肠道、肝脾大及呼吸系统等症状;慢性期有无症状型和有症状型,无症状型可通过检查发现感染证据,有症状型表现为慢性腹泻等;晚期有巨脾型、腹水型、结肠肉芽肿型、侏儒型,不同人群感染后初期症状有差异,儿童易有生长发育问题,女性妊娠期感染可影响胎儿,长期接触疫水人群感染风险高且初期表现与接触情况有关,既往病史人群再次感染症状不典型但病情发展快。
一、急性期症状
血吸虫病急性期多在感染后1-2个月左右出现。部分患者会有发热症状,热型以间歇热最为常见,体温可在38-40℃之间波动,伴有畏寒、出汗等表现,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短则数天,长则数月。还可能出现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大便多为稀水样便,部分患者可有脓血便,这是因为血吸虫虫卵沉积在肠道引起炎症反应。另外,半数以上患者会有肝大,伴有不同程度的压痛,以左叶较为明显,同时可能有脾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咳嗽、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这是由于血吸虫童虫在肺部移行时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
二、慢性期症状
1.无症状型:此型在流行区较为常见,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但通过粪便检查或血清学检查可发现血吸虫感染证据,这类患者多是因为曾经感染过血吸虫,机体的免疫反应已将大部分虫卵清除,病变处于修复阶段。
2.有症状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或痢疾样大便,每日排便2-3次,大便呈稀糊状,可带有黏液、脓血,患者常伴有腹痛、里急后重感。长期慢性腹泻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贫血、消瘦等。另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肝脾大,肝脏质地变硬,脾脏逐渐增大,严重时可出现脾功能亢进,表现为血常规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三、晚期症状
1.巨脾型:脾脏明显增大,质地坚硬,可达到脐下甚至盆腔,患者常有腹胀、食欲减退等表现,还可能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破裂可引起大量呕血和黑便。
2.腹水型:多由门脉高压引起,患者腹部膨隆,呈蛙状腹,伴有乏力、食欲缺乏、下肢水肿等症状。腹水形成与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因素有关。
3.结肠肉芽肿型:患者主要表现为顽固性腹泻、便秘交替,或有脓血便,结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颗粒状增生、息肉形成,严重时可导致肠腔狭窄或肠梗阻。
4.侏儒型:多见于儿童,由于反复重度感染,影响了生长激素的分泌和作用,导致患者生长发育障碍,身材矮小,性器官不发育,第二性征缺如。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感染血吸虫后,初期症状可能会有一定差异。儿童感染后可能更易出现生长发育方面的问题,因为其免疫系统和生长发育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女性在妊娠期感染血吸虫,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长期接触疫水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初期症状出现的时间和表现可能与接触疫水的频率和量有关;有血吸虫病既往病史的人群再次感染时,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病情发展可能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