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注意缺陷表现为主动注意困难(难长时间专注某事物易受干扰)和被动注意增强(易被无关外界刺激吸引);活动过多表现为躯体活动过多(各类场合过度运动)和行为活动无目的性(活动缺乏明确目的);冲动任性表现为情绪冲动(难控情绪易突然爆发)和行为冲动(行动前缺思考常不假思索行动)
一、注意缺陷表现
1.主动注意困难:小儿难以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例如在课堂上不能专注听讲,常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等任务不能持续保持注意力去完成,容易受周围环境干扰而分散注意力,这与小儿的年龄特点和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关,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主动注意维持时间更短,但随着年龄增长若仍持续存在该问题则需关注是否为多动症表现。
2.被动注意增强:对无关的、外界的刺激容易产生反应,比如环境中一些微小的声响、光线变化等都可能吸引小儿的注意力,而无法聚焦于原本需要关注的事物上,这也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等活动的开展,不同年龄小儿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幼儿期可能更易受周围轻微动静吸引,学龄期可能在课堂上更易被外界干扰而分散被动注意。
二、活动过多表现
1.躯体活动过多:在各类场合都表现出过度的躯体运动,例如在教室里不能安静坐着,总是扭来扭去、坐立不安,频繁地离座走动,在户外活动时奔跑不停、攀爬过度等,这是因为患儿大脑内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得身体难以保持安静状态,不同年龄段小儿活动过多的具体形式有别,幼儿期可能表现为不停的玩耍、乱动玩具等,学龄期可能在课堂上频繁起身、做小动作等。
2.行为活动无目的性:所进行的活动缺乏明确目的,比如只是毫无目的地在房间里来回跑动,或者随意摆弄物品却没有特定想要达成的目标,这与正常儿童有目的的探索、玩耍等行为不同,是由于多动症患儿的大脑神经调控功能异常,导致行为的目的性难以正常体现,年龄较小的小儿可能更突出这种无目的的行为活动,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变化但本质特点依然存在。
三、冲动任性表现
1.情绪冲动: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出现突然的情绪爆发,比如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哭闹不止,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理性地调节情绪,这是因为患儿的大脑额叶等相关调控情绪的区域功能存在异常,使得情绪调节机制不完善,不同年龄小儿情绪冲动的表现形式有差异,幼儿期可能因小需求未满足就大哭大闹,学龄期可能因与同学小摩擦就情绪激动等。
2.行为冲动:在行动之前缺乏思考,常常不假思索地做出行为,例如在课堂上未经允许就突然插话、打断他人讲话,在玩耍时不顾及规则随意争抢玩具等,这是由于神经发育方面的问题导致患儿不能很好地进行行为前的规划和控制,年龄较小的小儿可能更多表现为不顾场合的随意行动,学龄期则可能在社交、学习等场景中出现此类冲动行为,需要关注其行为冲动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