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昏迷不醒需立即就医评估与基础生命支持,包括送医、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早期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诊断并依类型用药物治疗,不同年龄等患者用药有差异;要维持内环境稳定,通过鼻饲营养支持,预防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康复前期评估,病情稳定后进入康复阶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改善
一、立即就医评估与基础生命支持
脑梗塞昏迷不醒是紧急情况,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在等待急救过程中,要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若有呕吐物应及时清除,防止误吸。同时观察患者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若呼吸骤停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的患者,要密切关注血压情况,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加重病情。
二、早期诊断与病因治疗
1.影像学检查:到达医院后,通常会进行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脑梗塞的部位、范围等情况。CT可快速初步判断是否为出血性卒中还是缺血性卒中,MRI对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更敏感,能更早发现病灶。
2.药物治疗:根据脑梗塞的类型等情况使用相应药物,若是缺血性脑梗塞,在时间窗内可能会考虑使用溶栓药物等(具体药物需遵医嘱)来恢复脑部血流。对于存在脑水肿的患者,可能会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等。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等不同,比如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谨慎评估药物使用;有特殊病史如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需格外小心。
三、维持内环境稳定与并发症预防
1.营养支持:昏迷患者无法经口进食,需通过鼻饲等方式保证营养供给,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方案,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满足机体代谢需求。不同年龄患者对营养的需求不同,儿童昏迷患者营养支持要更精准考虑生长发育需求。
2.预防并发症
肺部感染: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湿润,必要时进行吸痰等操作。对于长期昏迷患者,要注意口腔卫生,减少口腔细菌滋生导致肺部感染的风险。
压疮:定时为患者更换体位,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等辅助设备,减少局部皮肤受压时间。不同皮肤状态的患者,如老年患者皮肤相对脆弱,更要注意压疮预防。
深静脉血栓:定期为患者进行肢体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有高凝状态风险的患者,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
四、康复干预前期准备与后期规划
1.前期评估与准备:在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进行康复相关的早期评估,包括意识状态、肢体运动功能等初步评估,为后续康复治疗制定基础方案。不同年龄患者的康复评估重点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进行针对性评估。
2.后期康复规划:待患者病情进一步稳定后,将逐步进入康复阶段,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等,根据患者具体的脑梗塞后遗症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