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吃什么药
急性肠胃炎可使用止泻药物如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制剂;止吐药物如吩噻嗪类衍生物氯丙嗪(应用受限)、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针对病因的抗感染药物(细菌感染选抗生素,病毒感染多对症支持);补液药物如口服补液盐Ⅲ(预防和纠正轻、中度脱水)和静脉补液制剂(重度脱水等情况时用,老年人等需密切监测)。
一、止泻药物
(一)肠黏膜保护剂
蒙脱石散是常见的肠黏膜保护剂,它可以覆盖在肠道黏膜表面,吸附病原体和毒素,起到止泻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蒙脱石散能有效缓解急性肠胃炎引起的腹泻症状,且安全性较好,不同年龄人群均可使用,但儿童使用时需注意合适的剂量调配。
(二)益生菌制剂
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失衡。急性肠胃炎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的微生态环境,从而改善腹泻症状。对于儿童来说,选择合适菌株的益生菌制剂能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且一般耐受性良好。
二、止吐药物
(一)吩噻嗪类衍生物
氯丙嗪有一定止吐作用,但由于其可能带来较多副作用,在急性肠胃炎止吐中应用相对受限。不过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呕吐情况,在严格评估下可能会考虑使用,但需谨慎关注不良反应。
(二)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
昂丹司琼是常用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能有效抑制呕吐反射。它在急性肠胃炎导致的严重呕吐治疗中有较好效果,不过不同年龄人群使用时需关注药物剂量等相关问题,比如儿童使用时要根据体重等因素准确用药。
三、针对病因的药物
(一)抗感染药物
如果急性肠胃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如常见的志贺菌、沙门菌等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的使用需严格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等结果来选择,例如对于大肠埃希菌感染,可根据情况选用相应敏感抗生素。而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不同年龄人群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病毒感染相对更常见,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需充分考虑儿童的肝肾功能等情况。
四、补液药物
(一)口服补液盐
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口服补液盐Ⅲ是常用的补液制剂,它可以补充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能有效预防和纠正轻、中度脱水。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以使用口服补液盐,但要注意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和年龄等调整服用量。儿童服用时要按照合适的剂量比例调配口服补液盐,以保证补液效果同时避免过量等情况。
(二)静脉补液制剂
当患者出现重度脱水、严重电解质紊乱或无法口服补液等情况时,需要静脉补液。静脉补液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脱水情况、电解质紊乱类型等调配相应的电解质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等,以快速纠正脱水和电解质失衡。对于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静脉补液时需要密切监测电解质、生命体征等情况,因为这类人群对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耐受性较差,更容易出现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