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是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生长繁殖产毒引发的全身性感染病,病情进展迅速,可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总体死亡率较高,病原体、患者基础健康状况、治疗是否及时等影响预后,如儿童免疫系统不完善病情更迅猛,老年人各系统功能弱受累更复杂,免疫低下人群预后差死亡率高。
一、败血症是什么病
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病原体通常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感染最为常见。
二、败血症的严重性
1.病情进展迅速
病原体在血液中大量繁殖,毒素释放可导致机体多个器官功能迅速受到影响。例如,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和外毒素可引起炎症反应过度激活,进而引发脓毒症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干预,短时间内可能危及生命。在儿童群体中,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败血症病情进展往往更为迅猛,年龄越小,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越高。新生儿败血症可能在出生后数天内就出现精神萎靡、拒奶、体温不升等严重表现,如未能及时诊治,死亡率相对较高。
2.多器官功能损害
心血管系统:可导致心肌功能受损,引起心率失常、血压下降等,严重时出现感染性休克,影响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老年人本身心血管功能相对较弱,发生败血症时更容易出现心血管功能紊乱,因为其血管弹性下降、心脏储备功能降低等因素,使得对感染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耐受性更差。
呼吸系统:可能引发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出现呼吸困难、缺氧等表现。对于有慢性肺部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败血症时呼吸系统受累后病情往往更复杂,原有的肺部基础疾病会加重,进一步影响呼吸功能,增加治疗难度。
泌尿系统: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出现少尿、无尿等症状,影响机体代谢废物的排泄。长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其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且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发生败血症时更容易合并肾功能损伤,因为糖尿病可能已经导致肾脏微血管病变等基础问题,感染进一步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神经系统:严重时可引起脑膜炎、意识障碍等,表现为头痛、嗜睡、昏迷等。在老年人群中,本身可能存在脑动脉硬化等脑血管基础病变,发生败血症导致神经系统受累时,病情变化更为隐匿且严重,因为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可能已经受损,感染引起的内环境紊乱等更容易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
3.高死亡率
总体来说,败血症的死亡率较高。据相关医学统计,全球范围内败血症的死亡率约在10%-50%不等,具体与病原体类型、患者基础健康状况、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死亡率相对较高,而如果患者本身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恶性肿瘤、艾滋病等,其预后往往更差,死亡率明显升高。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一旦发生败血症,由于其自身免疫系统几乎无法有效对抗病原体,病情进展迅速且难以控制,死亡率远高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