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怎么防控
为有效防控疫情,需从个人防护、环境防控、减少聚集、健康监测、疫苗接种等方面采取措施。个人要规范佩戴口罩、勤做手卫生;室内定时通风、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减少聚集性活动;自我及高风险人群要健康监测;符合条件人群积极接种疫苗,且接种后仍需防护。
一、个人防护措施
1.佩戴口罩:在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应规范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及以上防护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传播,尤其在与疑似或确诊患者接触时更要严格佩戴,不同人群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活动场景选择合适口罩,例如儿童选择儿童专用防护口罩,确保贴合面部。
2.手卫生:勤用肥皂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洗手时要注意充分揉搓双手,时长不少于20秒,在接触公共物品后、进食前、咳嗽或打喷嚏后等情况都应及时洗手,对于老年人等行动不便者,家属可协助其进行手卫生,确保手部清洁。
二、环境防控
1.室内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一般建议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以上,不同居住环境的室内通风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如冬季注意保暖的同时保证通风。
2.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定期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等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或喷洒,对于厨房、卫生间等重点区域更要加强消毒频率,不同材质的物体表面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避免损坏物体表面。
三、减少聚集
1.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尽量减少前往商场、影院、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尤其是老年人、儿童等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更应注意,若必须前往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2.减少聚餐等聚集性活动:避免举办或参加多人聚餐、聚会等活动,家庭聚餐时也应控制人数,保持良好的通风和个人卫生习惯,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聚集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需格外谨慎。
四、健康监测
1.自我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时,应立即佩戴口罩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并告知近期接触史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出现症状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精神差、呼吸急促等,要及时识别。
2.高风险人群监测: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等高风险人群,除了自身加强健康监测外,家属应协助其做好监测,定期测量体温等,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高风险人群感染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格外重视。
五、疫苗接种
1.接种必要性: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应积极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后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的风险,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的人群都应根据疫苗接种指南进行接种,老年人等人群接种后可显著降低严重后果的发生概率。
2.接种后注意事项:接种疫苗后仍需做好个人防护等防控措施,因为疫苗不是100%预防感染,但能大大降低重症等情况,接种后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回家后注意休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