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非典的区别是什么
非典由SARS-CoV引起,新冠由SARS-CoV-2引起,二者病原体不同;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有差异;症状表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不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有别;诊断与鉴别诊断有相应要点;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情况各有特点。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非典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期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传播途径:非典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和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以及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等。
易感人群:两者人群普遍易感,但在具体易感人群的易感性程度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且不同年龄人群均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非典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易感性表现也有其特点。
临床特点
症状表现:两者都可能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相对更加多样化,部分患者可能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而非典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等。
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非典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可发展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对更具异质性,多数患者为轻症,预后相对较好,但也有部分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等)可能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表现
实验室检查:两者在血常规等一般实验室检查上有一定差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常规多表现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等;非典患者血常规也有其特点。在特异性的病原学检测等方面也不同,可通过实时荧光RT-PCR等方法检测不同的病毒核酸。
影像学表现:非典患者胸部影像学早期可出现斑片状、磨玻璃影等,进而发展为双肺弥漫性实变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胸部影像学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非典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同样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引起发热、肺炎等症状的疾病相鉴别,如其他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等,两者在鉴别诊断的具体疾病及鉴别要点上有一定差异。
特殊人群情况
老年人:非典中老年人感染后病情更易加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老年人也是高危人群,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需更加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做好防护等。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患者症状相对较轻,但也需关注,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如儿童感染后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等;非典中儿童感染相对较少,但一旦感染也需谨慎对待。
有基础疾病者:无论是非典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基础疾病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等)感染后病情恶化的风险更高,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加强防护和健康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