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的症状与护理
幼儿急疹有发热和皮疹表现,发热先突发高热持续3-5天,热退疹出,皮疹为红色斑丘疹;护理包括发热时监测体温、物理降温、保证水分摄入,皮疹时皮肤清洁、穿着舒适,还有保证休息、观察病情等。
一、幼儿急疹的症状
1.发热
幼儿急疹通常先出现突发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甚至更高,而且发热一般会持续3-5天,此阶段孩子精神状态可能相对较好,有些孩子可能仅有轻微烦躁,这是因为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感染引起,病毒在体内复制引发免疫反应导致发热。在婴儿群体中,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高热时更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但要避免不恰当的退热干预。
热退疹出是幼儿急疹的典型特点,发热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同时或稍后皮肤会出现皮疹。
2.皮疹表现
皮疹多为红色斑丘疹,首先出现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迅速蔓延至面部和四肢。皮疹一般不痒,大小不等,直径约2-5毫米,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皮肤免疫反应导致毛细血管扩张等改变而出现皮疹。对于婴儿来说,皮肤较为娇嫩,皮疹出现时要注意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二、幼儿急疹的护理
1.发热护理
体温监测:使用体温计密切监测幼儿体温,由于婴儿体温易波动,建议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当体温超过38.5℃且幼儿出现不适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幼儿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这是因为水的蒸发能有效降低局部温度。避免使用酒精擦拭,因为婴儿皮肤薄嫩,酒精易通过皮肤吸收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保证水分摄入:鼓励幼儿多喝温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发热引起的脱水。婴儿可以适当增加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的次数,因为充足的液体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促进毒素排出。
2.皮疹护理
皮肤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可每天用温水给幼儿轻柔洗澡,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洗澡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皮肤,避免擦拭,防止摩擦刺激皮疹。这是因为清洁皮肤可以减少皮肤表面的细菌等,降低感染风险。
穿着舒适:给幼儿穿着宽松、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衣物过紧摩擦皮疹。棉质衣物吸湿性好,能保持幼儿皮肤干爽,减少对皮疹的刺激。例如选择纯棉的贴身衣物,避免化纤材质的衣物接触皮肤。
3.一般护理
休息与活动:保证幼儿充足的休息,让其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休息环境要安静、舒适,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因为患病期间幼儿体力消耗大,充足的休息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食欲等情况。如果幼儿出现精神萎靡、拒食、呕吐、抽搐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就医。因为虽然幼儿急疹大多预后良好,但也可能有少数并发症,及时发现异常能及时处理。对于婴儿,要特别关注其哭声、面色等情况,与平时状态进行对比,以便早期发现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