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起荨麻疹怎么办
荨麻疹及皮肤瘙痒诱因多样,包括过敏原、食物、感染等,一般处理需避免刺激,药物干预可使用抗组胺药,儿童和老年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出现皮疹范围迅速扩大等严重情况或瘙痒剧烈难缓解、荨麻疹超6周转为慢性等需及时就医
一、明确荨麻疹及皮肤瘙痒的诱因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发病诱因多样。可能是接触了如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也可能是食用了某些食物(像海鲜、芒果等)引发过敏反应,还有感染因素(病毒、细菌等感染)、自身免疫紊乱以及物理因素(摩擦、压力、冷热刺激等)等都可能导致荨麻疹并伴随皮肤瘙痒症状。例如,有研究表明约1/3的患者能找到明确的过敏原,通过过敏原检测可以辅助明确部分诱因。
二、一般处理措施
(一)避免刺激因素
皮肤护理:尽量避免搔抓皮肤,因为搔抓会使皮肤受到机械刺激,可能导致瘙痒加剧,还可能引起皮肤破损,增加感染的风险。可以使用温水轻轻清洗瘙痒部位,保持皮肤清洁,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等清洁用品。
穿着方面:选择宽松、柔软、棉质的衣物,减少衣物对皮肤的摩擦,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棉质衣物更有助于保护皮肤,减少因衣物材质问题导致的皮肤刺激。
三、药物干预相关
(一)抗组胺药物
作用机制:抗组胺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来缓解过敏反应相关的症状,包括荨麻疹引起的皮肤瘙痒。例如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相对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嗜睡等副作用较少,更适合日常使用。但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不过需注意,药物使用应遵循医疗专业人员的建议,避免自行随意用药。
适用人群:成人一般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组胺药物,但对于儿童患者,需特别谨慎选择药物,要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合儿童的抗组胺药物剂型。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护理要点: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在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时,除了上述一般处理措施外,要更加注意保持儿童手部清洁,避免儿童无意识搔抓皮肤。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如皮疹范围是否扩大、瘙痒程度是否加重等,如果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在药物选择上,要严格按照儿童用药的剂量标准,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
(二)老年患者
健康状况考量:老年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药物时需考虑药物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患有心血管疾病等,使用某些抗组胺药物时要注意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等。同时,老年患者皮肤相对干燥,在皮肤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湿,可以使用一些温和的保湿霜来缓解因皮肤干燥加重的瘙痒症状。
五、及时就医的情况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皮疹范围迅速扩大,伴有呼吸困难、头晕、心慌等症状,这可能是发生了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情况;瘙痒剧烈且经过一般处理无法缓解,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荨麻疹持续时间超过6周,转变为慢性荨麻疹,此时需要进一步的专业诊疗来明确病因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