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的典型临床表现有哪些
破伤风分为前驱期和发作期,前驱期通常12-24小时,有全身乏力等轻且非特异症状易被忽视;发作期有肌肉痉挛与强直(咀嚼肌、面部、颈项、四肢、呼吸肌受累表现不同)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大汗、血压心率等波动),还可有发热及骨折等并发症。
一、前驱期表现
通常持续12-24小时,患者会出现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症状。此阶段症状相对较轻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对于儿童来说,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非典型表现;对于有受伤史的人群,若出现上述轻微不适,需提高警惕。
二、发作期表现
1.肌肉痉挛与强直
咀嚼肌受累:最早受累的肌肉群通常是咀嚼肌,患者会出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牙关紧闭。这是因为破伤风梭菌产生的痉挛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干扰神经冲动的正常传递,导致咀嚼肌持续痉挛。在儿童中,由于其口腔解剖结构特点及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咀嚼肌痉挛可能会影响进食,进而导致营养不良等问题;对于有外伤史且年龄较小的儿童,一旦出现咀嚼异常需高度怀疑破伤风。
面部肌肉受累:表现为苦笑面容,是由于面部表情肌痉挛所致。患者双眉竖起、牙关紧闭、口角上牵,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面容。
颈项肌受累:颈项强直,患者头部向后仰,颈部活动受限。这是颈项部肌肉痉挛的结果,会影响患者的头部活动,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四肢肌肉受累:出现屈肌比伸肌痉挛更明显的情况,患者会出现屈肘、握拳、屈膝等姿态。严重时可发生角弓反张,即患者背部肌肉强烈痉挛,身体向后弯曲如弓状。对于成年患者,角弓反张会影响其身体的正常姿势和活动;对于老年患者,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发生角弓反张时可能会增加骨折等并发症的风险。
呼吸肌受累:是最为严重的情况,呼吸肌痉挛可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呼吸肌包括肋间肌、膈肌等,当这些肌肉发生痉挛时,患者会出现吸气费力、呼吸频率改变等表现。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对于患有基础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痉挛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其呼吸困难的程度,增加治疗难度。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可出现大汗、血压波动、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等症状。这是因为痉挛毒素影响了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其调节失衡。例如,大量出汗可能会引起脱水等问题,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来说,脱水的风险更高,需要密切关注其体液平衡情况;血压波动较大可能会影响心脑血管的灌注,对于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这种血压的不稳定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三、其他表现
患者在发作期还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但一般体温多在38℃左右,这是由于肌肉持续痉挛产生热量以及机体的应激反应所致。对于儿童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需注意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相鉴别;对于老年患者,发热可能会加重其心肺负担,需要加强监测和护理。此外,患者还可能因肌肉痉挛导致骨折等并发症,如长时间的角弓反张可能会引起脊柱骨折等情况,在护理过程中需特别注意避免患者发生意外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