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性阴炎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常见念珠菌有白色念珠菌等,健康人体有少量寄生,当局部或全身免疫等功能变化、阴道pH值改变、局部潮湿、免疫低下、妊娠、性接触及间接接触污染用具等时易发病,内源性感染及性接触传播是主要原因。
一、念珠菌的种类及宿主携带情况
1.念珠菌的常见种类:引起念珠菌性阴炎的主要病原体是白色念珠菌,此外还有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其他念珠菌属菌种。白色念珠菌在正常人体的口腔、肠道、阴道等部位可少量存在,属于条件致病菌。
2.宿主携带情况:健康女性的阴道内可能会有少量念珠菌寄生,但一般处于酵母相,并不引起症状。当宿主的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发生变化时,念珠菌可转化为菌丝相,大量繁殖并侵袭组织,从而引发炎症。例如,青春期女性、育龄女性由于阴道局部的生理特点,相对更容易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出现念珠菌性阴炎;而老年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局部抵抗力降低,也较易患病。
二、局部环境因素影响
1.阴道pH值变化:正常阴道内环境呈弱酸性,pH值一般在3.8-4.4之间,这种酸性环境不利于念珠菌的过度生长。当阴道局部pH值发生改变时,比如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抑制阴道内乳酸杆菌的生长,导致阴道内菌群失调,pH值升高,从而为念珠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自身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同时阴道局部环境也可能因药物作用等发生改变,增加了念珠菌感染的风险。
2.局部潮湿环境:女性外阴部如果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如长时间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经期使用不透气的卫生用品等,会使局部温度和湿度升高,为念珠菌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例如,一些喜欢穿紧身化纤内裤的女性,外阴部通风差,湿度大,容易滋生念珠菌,增加患念珠菌性阴炎的几率。
三、全身因素影响
1.免疫功能低下:患有糖尿病的女性,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阴道内糖原含量升高,pH值改变,有利于念珠菌的生长繁殖。此外,艾滋病患者等免疫缺陷人群,其全身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对念珠菌的抵抗力大幅下降,更容易发生念珠菌性阴炎,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不易治愈。
2.妊娠因素:女性在妊娠期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加,阴道pH值改变,同时机体免疫力相对下降,这些因素都使得孕妇成为念珠菌性阴炎的高发人群。据相关研究统计,妊娠期女性念珠菌性阴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妊娠女性。
四、交叉感染相关因素
1.性接触传播:念珠菌性阴炎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男性感染念珠菌后虽然大多无明显症状,但可成为传染源,在与女性发生性接触时将念珠菌传染给女性,导致女性发病。因此,性伴侣的健康状况对于女性是否患念珠菌性阴炎有一定影响。
2.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念珠菌污染的公共用具,如公共浴池的浴盆、毛巾、坐便器等,也可能引起念珠菌性阴炎。例如,在公共游泳池游泳后,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就有可能接触到念珠菌而被感染。但相对来说,性接触传播和阴道局部及全身因素导致的内源性感染是念珠菌性阴炎更主要的发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