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典型症状
疟疾有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和大汗,包括寒战阶段(多突然发病,不同疟原虫及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高热阶段(体温迅速上升,不同疟原虫持续时间有别,不同人群受影响不同)、大汗阶段(体温骤降大量出汗,不同年龄患者需注意事项不同);还会出现贫血(因疟原虫感染红细胞等致红细胞破坏增加及骨髓造血功能受抑,不同年龄性别影响有差异);且多有脾大(因疟原虫等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等,不同年龄患者影响不同)
寒战阶段:多突然发病,患者先有明显的寒战,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此阶段与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裂体增殖,释放大量裂殖子、疟原虫代谢产物等刺激机体产生内源性热原质有关。患者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刺激,导致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出现寒战。例如,间日疟和卵形疟的寒战多持续10-20分钟,三日疟寒战持续约30-60分钟。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可能因体温调节功能相对不完善,寒战表现可能更为明显或伴有哭闹等表现;老年患者可能寒战程度相对较轻,但也需密切关注。
高热阶段:寒战之后体温迅速上升,可达39-41℃甚至更高。患者面色潮红,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较为明显。这是因为疟原虫代谢产物等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产热增加。间日疟和卵形疟体温可维持3-4小时,三日疟可持续2-6小时。对于不同性别,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对高热的耐受性略有不同。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处于高温环境下,高热可能会加重身体的不适;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心血管疾病患者,高热可能导致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
大汗阶段:高热之后体温骤降,患者大量出汗,体温可迅速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出汗可持续1-2小时。这是由于疟原虫释放的毒素被迅速清除,体温调节中枢恢复正常,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不同年龄患者,儿童大汗后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老年患者大汗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因出汗过多导致虚脱等情况。
贫血
疟疾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主要是因为疟原虫感染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同时机体免疫反应也会对正常红细胞产生一定影响。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繁殖,使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裂殖子和代谢产物,引起巨噬细胞吞噬破坏红细胞。此外,免疫反应可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到一定抑制。儿童由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贫血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表现为面色苍白、生长迟缓等;老年患者贫血可能会加重其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患者贫血会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缺氧。不同性别贫血对身体的影响在本质上无差异,但女性可能在生理期等情况下对贫血的耐受性相对男性稍差。
脾大
疟疾患者多有脾大的表现,是由于疟原虫及其代谢产物刺激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脾内红细胞破坏增加,单核-巨噬细胞增生肥大,导致脾脏肿大。初期可触及,质地软,随着病情反复,脾脏逐渐变硬,且体积增大。儿童脾大可能会影响其腹部外观和内脏的正常空间结构;老年患者脾大可能会引起腹部胀满等不适,且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脾大可能会增加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