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我是否得了疟疾
疟疾的症状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典型症状为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不同类型疟疾间歇期时长不同,儿童和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询问疟疾流行区旅居史、蚊虫叮咬史等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有血涂片检查可查疟原虫确诊,核酸检测可辅助早期诊断;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可助评估整体状况,生化检查可了解肝肾功能受损情况。
一、疟疾的症状表现
疟疾的典型症状通常包括周期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首先是寒战期,患者会突然感觉寒冷,甚至寒战,皮肤苍白,口唇指甲发绀,持续数分钟到1小时左右;接着进入高热期,体温迅速上升,可达39℃甚至更高,患者面色潮红、头痛、全身酸痛,持续数小时;然后是出汗退热期,体温骤降,大量出汗,患者感觉乏力,持续1-2小时后进入间歇期。不同类型的疟疾症状可能略有差异,比如间日疟和卵形疟的间歇期约为48小时,三日疟约为72小时。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症状不典型,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而老年人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二、流行病学史的询问
要了解是否有疟疾流行区的旅居史,比如在疟疾高发的非洲、东南亚等地区的旅行或居住经历。如果近期到过这些地区,感染疟疾的风险会增加。同时,还要询问是否有被蚊虫叮咬的经历,因为疟疾主要是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生活方式方面,如果经常在疟疾流行区的户外劳作,尤其是在蚊虫活动频繁的黄昏和夜晚时段,感染风险更高。对于儿童来说,如果生活在疟疾流行地区,且居住环境蚊虫防控不佳,感染几率也会增加;对于有疟疾病史的患者再次感染的风险也会高于常人。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涂片检查:这是诊断疟疾的重要方法。通过取患者外周血制作血涂片,经吉姆萨或瑞特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查找疟原虫。如果能发现疟原虫,即可确诊疟疾。不同种类的疟原虫在血涂片中的形态有所不同,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通常在红细胞内可见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等阶段;三日疟原虫的环状体较小;恶性疟原虫的环状体呈纤细状,且在外周血中通常可见配子体。血涂片检查对于各个年龄段的患者都适用,但儿童采血相对困难时可能需要更小心操作。
2.核酸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技术检测疟原虫的核酸,这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尤其在疟疾感染早期或者血涂片不易发现疟原虫时,核酸检测可以辅助诊断。对于有疟疾流行区旅居史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核酸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四、其他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疟疾患者在发作期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单核细胞增多等情况。但血常规检查本身不具有特异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对于儿童患者,血常规检查可以辅助评估整体身体状况,因为儿童感染疟疾后可能会有更明显的血象变化。
2.生化检查:部分疟疾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肾功能的异常,比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肌酐、尿素氮升高等。通过生化检查可以了解患者肝肾功能受损情况,这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帮助,尤其对于老年人或本身有基础肝肾功能疾病的患者,生化检查结果更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