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幼儿急疹怎么护理
幼儿急疹护理需从发热、皮肤、休息饮食、病情观察及特殊人群注意等方面进行,要密切监测体温,物理或药物降温,保持皮肤清洁舒适,保证休息和合理饮食,观察皮疹及全身症状,早产儿和有基础疾病患儿需更谨慎护理。
一、发热护理
1.监测体温:幼儿急疹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4~6小时测量一次体温,以便及时了解体温波动情况。对于婴幼儿,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高热时易出现惊厥等情况,所以更要加强体温监测。
2.物理降温:当体温处于38.5℃以下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解开患儿衣物,利于散热;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可帮助散热降温,温水温度一般控制在32~34℃为宜,避免过冷刺激患儿。若体温超过38.5℃,在物理降温同时,需遵医嘱选择合适方式处理,但要注意低龄儿童避免使用不恰当的降温手段。
二、皮肤护理
1.保持皮肤清洁:患儿出疹期间皮肤会有皮疹,要保持皮肤清洁卫生,每天用温水给患儿轻柔洗澡,洗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搓揉皮疹部位,防止皮疹破损引起感染。洗澡水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以37~38℃为宜。
2.穿着舒适衣物:给患儿穿着宽松、柔软、棉质衣物,避免穿着化纤类、紧身衣物,防止衣物摩擦皮疹,加重不适。棉质衣物透气性好,可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利于皮肤呼吸。
三、休息与饮食护理
1.保证充足休息:患病期间患儿身体较为虚弱,需要充足的休息来恢复体力。应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患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每天保证12~16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
2.合理饮食: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鼓励患儿多饮水,每日保证摄入足够水分,约1000~1500ml左右,既可以补充发热丢失的水分,又有助于毒素排出。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通过乳汁影响患儿。
四、病情观察
1.观察皮疹变化:密切观察皮疹的分布、形态、颜色等变化情况。幼儿急疹的皮疹通常先见于颈部和躯干,然后蔓延到面部和四肢,为玫瑰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要注意观察皮疹是否有增多、融合、破溃等异常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2.观察全身症状:除了发热和皮疹外,还要观察患儿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呕吐、腹泻等其他全身症状。如果患儿出现精神差、频繁呕吐、抽搐等情况,提示可能出现了并发症,需立即就医。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早产儿、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的患儿,在护理幼儿急疹时要更加谨慎。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对发热等情况的耐受能力更差,所以要更密切监测体温,一旦有异常变化需及时处理;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其自身免疫力和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尽量减少带患儿去人员密集场所,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患儿对幼儿急疹的耐受及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