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脑血栓形成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男性略多,起病前可有TIA病史,多在安静或睡眠中起病。神经系统症状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包括运动、感觉、言语障碍及视野缺损等,特殊类型如腔隙性脑梗死有相应表现。全身症状有部分患者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
一、一般表现
脑血栓形成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者,男性略多于女性。起病前可能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如发作性的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利等,且这些症状多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一般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起病,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晨起时发现肢体活动不灵等情况。
二、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
1.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运动功能障碍:常见的是对侧肢体的瘫痪,表现为肌力下降,可从轻度的肌力减弱到完全不能活动。例如,患者可能出现持物不稳、行走时拖曳步态等。这是因为血栓形成影响了大脑皮层运动区或其传导通路,导致相应支配区域的肌肉运动功能受损。不同部位的血栓形成会导致不同部位的运动障碍,如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可引起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等“三偏”综合征;皮质支闭塞时,若累及运动性语言中枢(布洛卡区),可出现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能理解他人言语,但不能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
感觉功能障碍:可出现对侧肢体的感觉减退或消失,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等。例如,患者可能感觉不到对侧肢体的疼痛刺激,或对冷热感觉不敏感。这是由于血栓影响了感觉传导通路,导致感觉信息的传递受阻。
言语功能障碍:若病变累及语言中枢,可出现不同类型的言语障碍。运动性失语主要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患者能理解语言,但不能流畅说出有意义的话语;感觉性失语则表现为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言语,但不能理解其含义,常伴有答非所问的情况;命名性失语主要是患者不能正确说出物体的名称,但能描述其用途等。
视野缺损:当血栓影响到视辐射时,可出现同向性偏盲,即双眼对侧视野的缺失。例如,右侧大脑病变可导致左侧视野偏盲。
2.特殊类型脑血栓形成的表现
腔隙性脑梗死:多发生在基底节区、丘脑等部位,常见的症状有纯运动性轻偏瘫,表现为一侧面部和肢体无力,不伴感觉障碍、视觉障碍等;纯感觉性卒中,患者出现一侧肢体的麻木、感觉减退等感觉异常,但无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性轻偏瘫,表现为病变对侧的肢体轻瘫伴有共济失调,如行走不稳、持物不准等;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患者表现为构音不清、吞咽困难,一侧手轻度无力伴有精细运动障碍等。腔隙性脑梗死多见于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人,其临床表现相对较轻,预后一般较好,但容易复发。
三、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在发病后可能出现发热,一般为低热,体温多在38℃左右,这是因为脑组织缺血缺氧后引起的炎症反应等因素导致。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由于颅内压升高或脑组织缺血缺氧刺激神经引起的。严重的脑血栓形成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甚至昏迷,这提示病变范围较广,累及了大脑的重要功能区或脑干等部位,影响了意识的维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