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早期一般表现缺乏特异性,有反应差、嗜睡、少吃、少哭、少动等,体温可波动,部分升高、部分不升,有皮肤黄疸、出血点等表现,呼吸系统有呼吸增快等,消化系统有拒奶等,循环系统有循环不良等,新生儿尤其是特殊人群出现相关表现应高度警惕,需及时就医检查,延误诊治可致严重并发症。
一、一般表现特点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一般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表现为反应差、嗜睡、少吃(奶量减少)、少哭(哭声低弱)、少动(肢体活动减少),体温可出现波动,部分患儿体温正常甚至偏低,这是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感染时产热不足等原因导致。例如,有研究显示约60%的新生儿败血症早期会出现反应差、吃奶减少等非特异性表现。
二、体温异常特点
1.体温升高:部分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会出现体温升高,多为低热,体温波动在37.5~38.5℃左右,这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后,体内炎症反应导致产热增加。但需注意,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温升高不明显甚至体温不升更为常见,因为其体温调节功能差,感染时不能有效通过肌肉颤抖等方式产热来维持体温。
2.体温不升:约30%~50%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会出现体温不升,体温低于35℃,这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成熟、棕色脂肪少等因素有关,感染时能量消耗大,产热不足,导致体温不升。
三、皮肤黏膜表现特点
1.皮肤黄疸:约有10%~30%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会出现皮肤黄疸,可能是由于感染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或者肝脏代谢功能受影响等原因。黄疸可能表现为生理性黄疸加重、消退延迟或退而复现,例如生理性黄疸应该在出生后2周内消退,但败血症患儿可能黄疸在1周内迅速加重或消退后又出现。
2.皮肤出血点:少数患儿可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等出血表现,这是因为病原体感染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因,如在皮肤受压部位或穿刺部位周围可能出现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四、呼吸系统表现特点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可能出现呼吸增快或呼吸不规则,呼吸频率可超过60次/分,这是因为感染导致机体缺氧,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改变。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如鼻翼扇动、三凹征等,但这些表现相对不典型,需要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五、消化系统表现特点
患儿可出现拒奶、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如奶量明显减少,呕吐为非喷射性,大便次数增多或性状改变等,这是由于感染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消化吸收不良和胃肠道蠕动异常。
六、循环系统表现特点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循环不良的表现,如皮肤花斑、末梢循环差、心率增快(>160次/分)或减慢(<100次/分)等,这是因为感染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心肌功能受影响,外周血管阻力改变等。
温馨提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特殊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功能更不完善,一旦出现上述早期表现中的任何一项或多项,都应高度警惕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血培养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因为新生儿败血症若延误诊治,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化脓性脑膜炎、肺炎、休克等,严重影响新生儿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