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病原体主要有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等,经口感染是主要途径,临床表现有肺部及其他组织器官表现,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影像学、血清学检查,治疗常用吡喹酮等药物,预防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或未煮熟的相关动物及环境管理。
一、肺吸虫病的定义
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二、病原体
主要的病原体是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等。
三、感染途径
1.经口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人食用了含有活囊蚴的溪蟹、蝲蛄等淡水甲壳类动物而感染。例如,在一些地区,居民有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蝲蛄的习惯,增加了感染风险;从年龄角度看,儿童如果有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比如喜欢抓取溪蟹等食用,也容易感染;从生活方式角度,一些以溪蟹、蝲蛄为食材的特殊饮食文化区域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2.其他可能途径:有报道称,食用被囊蚴污染的生水也可能导致感染,但相对经口食用含囊蚴的溪蟹、蝲蛄概率较低。
四、临床表现
1.肺部表现:
咳嗽、咳痰是常见症状,痰液可呈铁锈色痰,这是因为肺吸虫在肺部组织内移行、寄生,破坏肺组织导致出血,血液与痰液混合后呈现铁锈色。
胸痛,当肺吸虫病变累及胸膜时可出现胸痛症状。从年龄方面,儿童患者可能不能准确表述胸痛,但会表现出呼吸不适、哭闹等;从病史角度,有明确的生食溪蟹、蝲蛄等病史的人群更需警惕肺部相关表现。
2.其他组织器官表现:
若累及脑,可出现头痛、呕吐、癫痫发作、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累及腹部时,可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累及皮下时,可出现皮下结节或包块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脑部受累时可能影响智力发育等,需特别关注。
五、诊断方法
1.病原学检查:
痰液或粪便中查找虫卵,若能找到肺吸虫虫卵可确诊,但阳性率不是特别高。
2.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检查,可发现肺部的病变阴影,如浸润影、囊肿影等;脑部CT或MRI检查有助于发现脑部的病变情况,对于脑部受累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从年龄角度,儿童进行影像学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等问题,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剂量;从病史角度,结合患者的感染途径等病史信息综合分析影像学表现。
3.血清学检查: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来辅助诊断,对于早期感染或不典型病例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六、治疗
1.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吡喹酮等,通过药物杀灭寄生虫来治疗肺吸虫病。但在用药时需考虑患者年龄等因素,儿童使用时要严格遵循药物的相关要求,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等与成人有差异。
七、预防措施
1.饮食卫生:
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溪蟹、蝲蛄等淡水甲壳类动物,这是预防肺吸虫病的关键措施。对于儿童,要加强饮食教育,避免其接触并食用这些可能感染肺吸虫的食物;在有特殊饮食文化的地区,要通过宣传等方式改变不良的饮食习俗。
2.环境管理:
控制淡水甲壳类动物的生存环境,减少并殖吸虫的传播媒介数量。从生活方式角度,相关地区可以通过改善水环境等措施来降低肺吸虫的传播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