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因有感染性病变、自身免疫反应、神经源性、创伤性等,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等,诊断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大多数患者经及时有效治疗可恢复,部分可能遗留问题,年龄大、有基础疾病者预后相对差
一、病因
1.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引起,此外,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耳部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引发面神经麻痹,感染导致面神经水肿,受压而致病。
2.自身免疫反应:部分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面神经,引发免疫性炎症导致面神经麻痹。
3.神经源性: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等颅内病变可影响面神经的正常传导,从而导致面神经麻痹,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因这些颅内病变发生面神经麻痹,有相关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例如,有脑血管病病史的人群,由于脑血管病变影响神经供血和传导,更易出现面神经麻痹。
4.创伤性:面部外伤、颞骨骨折等创伤可能直接损伤面神经,导致面神经麻痹,不同生活方式下若有面部创伤风险行为,如从事高风险职业易发生面部外伤的人群,更易患面神经麻痹。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者往往无法完成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例如,闭眼时患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患侧口角下垂,流口水等。
部分患者发病前1-2天有患侧耳后持续性疼痛和乳突部压痛。
2.不同年龄、性别表现差异:一般来说,各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但儿童和老年人可能恢复相对较慢。女性在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下,若发生自身免疫相关的面神经麻痹,可能与男性有不同的发病特点,但总体临床表现类似,主要是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的表现。
三、诊断
1.临床症状和体征:医生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肌肉运动情况,如是否存在抬眉无力、闭眼不全等典型表现来初步判断。
2.辅助检查
电生理检查:如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可帮助评估面神经的功能状态,判断神经损伤的程度和部位,不同年龄人群的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范围略有差异,通过该检查能更精准诊断。例如儿童的面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医生会依据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来判断是否异常。
四、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早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面神经水肿,如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病情和个体情况,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和反应不同,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同时,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族等,促进神经的修复。
2.康复治疗:在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面部肌肉的康复训练,包括面部按摩、表情肌的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等,不同年龄患者的康复训练强度和方式需调整,儿童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以保障安全和效果。
五、预后
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恢复,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面部肌肉功能障碍,如面肌痉挛、联带运动等。年龄较大、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神经的修复和面部肌肉的恢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