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的治疗
神经性皮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一般治疗有皮肤护理(保持清洁、保湿)和生活方式调整(避免不良情绪、规律作息);药物治疗分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止痒剂)和系统(抗组胺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物理治疗有紫外线治疗(注意防护)和温泉浴(注意温度时间)。
一、一般治疗
1.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患处,避免过度搔抓和摩擦皮肤,因为搔抓会进一步损伤皮肤,加重炎症反应,尤其对于儿童,要注意修剪其指甲,防止无意识搔抓。不同年龄的患者皮肤特点不同,儿童皮肤更娇嫩,选择清洁剂时要特别注重温和性。
注意皮肤保湿,使用合适的保湿剂,有助于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皮肤屏障受损是神经性皮炎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保湿剂可以帮助恢复皮肤的正常屏障,缓解瘙痒等症状。
2.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精神因素常是神经性皮炎的诱发或加重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面临的精神压力源不同,儿童可能因家庭环境、学习压力等,成年人可能因工作、生活等,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心理调适。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免疫调节等功能,不利于神经性皮炎的恢复。
二、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常用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根据病情轻重选择不同强度的糖皮质激素制剂,如弱效、中效、强效等。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在儿童和面部等特殊部位使用时要谨慎,儿童皮肤薄嫩,更易出现激素相关不良反应。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适用于面部、颈部等皮肤薄嫩部位或对糖皮质激素有禁忌的患者。其作用机制是抑制T细胞活化,从而发挥抗炎作用,相对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较少,但起效可能较慢。
止痒剂:如含薄荷脑、樟脑的制剂等,可缓解瘙痒症状。
2.系统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具有止痒作用,可用于缓解神经性皮炎引起的瘙痒症状。根据病情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可能有嗜睡等不良反应,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嗜睡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仍需注意个体差异,如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且要关注药物的嗜睡等不良反应对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其他:对于病情严重、外用药物和抗组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因为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带来较多的不良反应,如感染风险增加等。
三、物理治疗
1.紫外线治疗: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神经性皮炎有一定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细胞活化、调节免疫等有关。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防护正常皮肤,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对正常皮肤造成损伤,不同年龄患者对紫外线的耐受和反应可能不同,儿童进行紫外线治疗时要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
2.温泉浴:适当的温泉浴可能对神经性皮炎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温泉中的矿物质等成分可能有助于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炎症状态,但要注意温泉水的温度和浸泡时间,避免烫伤皮肤,尤其对于儿童和老年人,要密切关注其在温泉浴中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