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偏瘫怎样恢复
脑外伤后偏瘫患者需先全面康复评估,依不同年龄有不同重点;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步行训练等)、物理因子治疗(低频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等)、作业疗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康复训练要个性化、坚持且保障安全,方案依具体情况制定,需长期坚持,训练中注意安全。
康复治疗方法
运动疗法
良肢位摆放:在患者卧床期间,正确的良肢位摆放可预防痉挛模式的出现。例如,仰卧位时,患侧肩部垫高,上肢伸展稍外展,前臂旋后,手指伸展;患侧臀部下方垫起,下肢伸展稍屈膝,足底放一个枕头保持足背屈90°左右。这种良肢位摆放适用于各年龄段脑外伤偏瘫患者,可减少后期异常运动模式的形成。
关节活动度训练:定期为患者进行各关节的被动活动,如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肘关节的屈伸,腕关节的屈伸、桡尺偏等,维持关节的活动度。对于儿童患者,要轻柔操作,避免造成损伤;老年患者关节活动度训练要根据其耐受程度进行,防止过度牵拉导致关节损伤。一般每天可进行2-3次,每次每个关节活动5-10次。
步行训练:当患者具备一定的平衡和肌力基础后可进行步行训练。包括站立训练、步行前的准备训练(如重心转移训练)、步行训练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步行训练的起始时间和进度不同,儿童需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逐步引导,老年患者要注意防滑等安全措施,可借助辅助器具如拐杖等进行训练。
物理因子治疗
低频电刺激:可选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来促进肌肉收缩,改善肌肉张力。通过将电极放置在患侧相关肌肉部位,刺激神经肌肉,促进神经肌肉的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刺激强度,避免过强刺激导致不适;老年患者也要根据其耐受情况调整刺激参数。
功能性电刺激(FES):利用FES可帮助患者进行功能运动,例如对于偏瘫患者的足下垂,可通过FES刺激小腿伸肌,帮助患者在行走时足背屈。FES的应用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人员操作调整参数。
作业疗法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包括穿衣、进食、洗漱、如厕等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例如,训练患者用患手进行穿衣动作,从简单的穿脱开衫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衣物的穿脱。不同年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内容和难度不同,儿童要结合其年龄特点进行适合的生活技能引导,老年患者可利用辅助器具来完成一些日常生活活动。
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基础健康状况等。比如儿童脑外伤后偏瘫康复训练要更注重趣味性和适合其生长发育阶段的活动;老年患者要考虑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康复训练强度的影响,训练强度不宜过大,要循序渐进。
坚持性: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和家属要保持坚持训练的信心和耐心。每天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即使病情有一定改善也不能中断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情况复发或加重。
安全保障: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老年患者要确保训练环境的安全,可在训练区域铺设防滑垫等;儿童患者要有专人陪护,防止在训练过程中发生意外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