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特征有什么
新冠病毒感染有多样临床表现,症状包括发热、干咳等,轻型、普通型、重型表现不同,影像学早期有小斑片影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有相应变化,病原学可通过核酸检测等确诊,流行病学上经飞沫等传播,人群普遍易感,老人及基础病者病情重,儿童相对轻但也有重症。
一、临床表现特征
1.症状表现多样:
多数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发热程度可从低热到高热不等,一般来说,儿童患者发热相对更为常见且体温波动可能较大,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除了发热外还易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力等因素影响,发热表现可能不典型,有时体温升高不明显,但感染相关症状可能更易加重。
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普通型患者可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等,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重型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2.影像学特征: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不同年龄段患者影像学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者肺部炎症反应有时在影像学上可能进展较快,需要密切监测;老年患者可能因基础疾病等因素,肺部病变表现可能与年轻患者有所不同,但总体遵循上述影像学演变规律。
二、实验室检查特征
1.血常规: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肝酶、乳酸脱氢酶、肌酶及肌红蛋白增高;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重型、危重型患者可见D-二聚体升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儿童患者在血常规变化上可能与成人有一定相似性,但需要结合具体年龄阶段来综合判断,例如婴儿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等表现可能需要更谨慎评估。
2.病原学检查: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鼻咽拭子、痰等标本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可作为确诊的重要依据。不同人群核酸检测的阳性率可能因感染阶段、采样部位等因素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患者在采样时可能因配合度等问题影响核酸检测的准确性,需要规范采样操作。
病毒基因测序,可明确病毒的基因型等,有助于了解病毒的变异情况等。
三、流行病学特征相关体现
1.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也有可能。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在传播风险上无显著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风险有所不同,例如经常处于人员密集场所、通风不良场所的人群感染风险相对较高;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力等因素,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更易出现严重情况。
2.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多较重,儿童感染后病情相对较轻者居多,但也有少数儿童出现重症情况。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所以在防护等方面需要更加关注,例如老年人应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儿童在疫情期间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