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糜烂是一回事吗
慢性宫颈炎是宫颈部位的慢性炎症,多由急性宫颈炎迁延或病原体持续感染等引起,有相关症状及妇科检查表现;宫颈糜烂曾被误称,实际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生理现象,二者有联系也有本质、症状、处理方式等多方面区别,育龄、更年期女性及有既往宫颈手术史人群在宫颈相关情况上各有特点,需分别注意相应事项来区分和处理相关宫颈状况。
一、慢性宫颈炎与宫颈糜烂的概念区别
1.慢性宫颈炎:是宫颈部位发生的慢性炎症,多由急性宫颈炎迁延而来,也可由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其致病病原体包括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还可能与一些机械性刺激等因素有关,患者可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性交后出血等症状,通过妇科检查可见宫颈有充血、水肿、糜烂样改变等表现,但这只是其局部表现的一部分。
2.宫颈糜烂:曾经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临床术语,过去认为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生理现象。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移至宫颈表面,使宫颈表面呈现出红色糜烂样的外观,但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组织溃烂。而现在已经明确“宫颈糜烂”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两者的联系与区别体现
1.联系方面:慢性宫颈炎可以表现出类似宫颈糜烂样的外观改变,当慢性宫颈炎存在时,可能会导致宫颈局部出现充血、水肿等情况,从外观上看可能与宫颈糜烂样改变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不同。
2.区别方面
本质:慢性宫颈炎是炎症性病变,有明确的致病因素和炎症相关的病理改变;而宫颈糜烂是生理性的柱状上皮异位。
症状表现:慢性宫颈炎除了可能有类似宫颈糜烂样的外观外,还会有比较典型的炎症相关症状,如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性状异常(可呈脓性等)、接触性出血等;而单纯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多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
处理方式:慢性宫颈炎如果有病原体感染等情况需要针对病原体进行相应处理,比如存在沙眼衣原体感染时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进行治疗;而单纯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等即可。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育龄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相对更容易出现宫颈相关的一些情况。如果是育龄女性发现有类似宫颈糜烂样改变,需要进一步区分是慢性宫颈炎还是单纯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如果是慢性宫颈炎伴有病原体感染,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原体并进行规范处理,同时在性生活方面要注意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等高危行为,减少病原体感染的风险。
2.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较大变化,宫颈相关病变的发生可能与激素变化以及自身免疫力等因素有关。此时如果发现宫颈有异常改变,更要重视宫颈癌筛查等,因为更年期女性也是宫颈癌等疾病的高发人群之一,通过定期进行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和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等,可以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并及时处理。
3.有既往宫颈手术史人群:有既往宫颈手术史的人群出现宫颈异常改变时,需要详细询问病史,因为手术可能会对宫颈局部组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对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糜烂样改变的准确判断,在诊断和处理时要综合考虑手术史等因素来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